夏日的潮州,大街小巷蒸騰著潮濕的暑氣。在這樣的時節里,街頭巷尾的草粿攤成了最清涼的慰藉。這種以仙人草為魂、凝結著潮人智慧的傳統小吃,在炎炎夏日里,用獨特的甘苦滋味,為人們驅散燥熱,帶來片刻愜意。

草粿的原料是潮州特有的仙人草,也叫涼粉草。夏日正是仙人草生長旺盛的季節,它們扎根于潮州的山野間,汲取著陽光雨露,葉片厚實墨綠。采摘下新鮮的仙人草,經過清洗、晾曬、熬煮等一系列繁瑣工序,才能將其蘊含的膠質充分釋放。熬煮仙人草是制作草粿的關鍵,需加入適量純堿,讓仙草中的膠質更好地析出,經數小時文火慢熬,原本青翠的仙草逐漸化作濃稠的褐色湯汁。此時,濾去草渣,加入地瓜粉水攪拌均勻,待其自然冷卻,便凝結成黝黑透亮、顫巍巍的草粿,宛如一塊塊溫潤的黑玉。
草粿本身帶著淡淡的草本清香,初嘗時,會有微微的苦澀,這是仙人草特有的味道,仿佛將夏日的暑氣都凝聚其中。但緊接著,回甘便從舌根蔓延開來,如同山間清泉,滋潤著被烈日炙烤的味蕾。此時,再撒上些許白砂糖,顆粒分明的白糖慢慢滲入草粿的縫隙,甜與苦交織融合,在口腔中奏出美妙的滋味交響曲。
對于潮州的孩子們來說,草粿是夏日里最甜蜜的期待。放學后,攥著零花錢,眼巴巴地看著攤主制作草粿,拿到手后迫不及待地大快朵頤,嘴角沾滿白糖也毫不在意,歡聲笑語回蕩在街頭巷尾。
草粿不僅是解暑佳品,還蘊含著潮州人的生活智慧和文化記憶。過去,走街串巷的小販們挑著扁擔,一頭是盛著草粿的木桶,一頭是裝著碗筷、白糖的小木箱,“草粿——草粿——”的叫賣聲,是潮州夏日里獨特的音符,回蕩在老街深巷。如今,雖然街頭的叫賣聲少了,但草粿依然是潮州人夏日餐桌上的常客,許多家庭也會自己動手制作,傳承這份獨特的味道。
在現代社會,草粿也在不斷創新。除了傳統的白糖搭配,一些商家還推出了搭配蜂蜜、煉乳、水果的新式吃法。淋上香甜的蜂蜜,草粿多了幾分馥郁;加入醇厚的煉乳,口感變得更加綿密;搭配新鮮的芒果、草莓等水果,色彩繽紛,營養也更加豐富。但無論如何變化,草粿那原始的甘苦滋味,始終是潮州人心中最難忘的夏日味道。
文/圖|陳喜君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