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鳳凰溪,水聲潺潺,綠意撲面。親水棧道上,游人悠然漫步;兩岸錯落有致的竹屋小閣里,笑語與茶香交織飄散。遠處的溪美橋,靜靜倒映在碧波之中……
游客在親水棧道玩樂。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燁凰 攝
近年來,潮安區歸湖鎮溪美村深入實施“百千萬工程”,以綠色為底,以創新為筆,奮力書寫著“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篇章。
土地曾是制約溪美村發展的瓶頸。土地被分散到農戶手中,無法規模化生產。為打破困局,近年來,溪美村出臺《溪美村土地整合工作方案》等文件,通過耐心宣講、逐戶溝通,逐步贏得村民理解。至今,鳳凰溪東側約76畝碎片化土地成功收歸集體統籌,為發展鋪平了道路。
今年2月,溪美村用整合后的土地精心規劃六大種植區,種下嘉寶果、芒果、枇杷、黃皮、荔枝、油柑等3030株果樹幼苗,“溪岸果廊”雛形初現。據了解,“溪岸果廊”項目總投資約200萬元,建成后年增集體收入預計將超40萬元,帶動用工超200人次。今夏,這片示范林新綠正濃,為溪美旅游線再添一抹動人亮色。
“溪岸果廊”是溪美村生態農旅融合發展的最新成果。此前,在上級政府政策扶持與社會力量廣泛參與下,溪美村依托鳳凰溪自然資源,系統實施生態文旅基礎設施建設工程。項目沿溪流構建了1.2公里親水棧道體系,配套建設兩岸各延伸1公里的竹制景觀長廊,并規劃布點18間竹屋設施,形成功能完備的濱水休閑空間。其中,溪美橋通過結構加固與風貌提升,采用傳統竹構建筑工藝實施立面改造,既保留了鄉土建筑特色,又實現了功能與景觀的有機統一,成為串聯區域文旅動線的關鍵節點。
生態優勢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溪美村將16間竹屋以1.8萬元/年的底價公開招租,僅此一項每年即為村經濟聯合社增收逾70萬元,土地畝產價值較整合前提升約36倍。這筆收益通過“334”方案惠及全村,即扣除每畝600元土地基礎租金后,30%用于全體村民分紅,30%注入全村管理發展基金,40%歸屬原土地經營者。在村里經營農家樂的陳夢平感觸最深:“游客越來越多,我們的收入實實在在提高了!”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燁凰
編輯|翁純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