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6月5日或6日左右,此時太陽到達黃經75度。芒種的“芒” 字,是指麥類等有芒植物的收獲;“種”字,是指谷黍類作物播種的節令,故有“芒種忙種”之說,預示著農民開始了忙碌的田間生活。
從氣候特點來看,芒種時節雨量充沛,氣溫顯著升高,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氣濕度大,就會又悶又熱,空氣十分潮濕,天氣異常濕熱。此時,人體容易受到濕熱的影響,出現身體困倦、食欲不振、乏力等不適癥狀,因此養生保健尤為重要。

資料圖片
飲食養生:增苦、食清
增苦
唐朝名醫孫思邈曾說:“是月(芒種、夏至)肝臟氣休,心正旺,宜減酸增苦,益肝補腎,固密精氣。”
芒種飲食可以增加些苦味的食物,例如苦瓜、蓮子、生麻葉、苦刺、生菜等,能夠降火消暑,補益肝腎,對人體大有補益,正所謂“苦夏食苦,夏不苦”。
食清
夏季養生離不開飲食清淡,還要多吃些蔬菜和水果,而芒種節氣的最佳時令水果就是桑葚。桑葚又名桑果,4-6月果實變紅時采收。成熟的桑葚味甜汁多,酸甜適口,被稱為“民間圣果”。
桑葚性微寒,入心、肝、腎經,具有補肝益腎、生津潤燥的功效。桑葚甘寒養陰生津,可鮮品食用,也常與麥冬、天花粉同用。氣虛者,可與西洋參、太子參、黃芪等同用。桑葚還具有免疫促進作用,能促進血紅細胞生長,防止白細胞減少,在腫瘤放化療中作為輔助用藥。
推薦食療方:
桑葚膏
配料:桑葚500克,蜂蜜適量。
做法:將桑葚水煎取汁,文火熬膏,加入蜂蜜拌勻飲服。
功效:補肝益腎,生津潤燥。
炒麻葉
配料:生麻葉適量。
做法:擇取嫩葉洗凈,沸水加鹽汆燙3分鐘去除苦味,擠干水分后攤開陰干。熱鍋下豬油爆香蒜末,加入普寧豆醬和麻葉大火翻炒即可。
功效:清熱消暑,利濕消腫。
芒種之“忙”,尤需警惕防范濕邪困脾和心火亢盛。此時節空氣濕潤,雨絲纏綿,人體易受濕邪侵襲,常感身重體倦、食欲不振。每日一碗祛濕佳品——薏米赤豆湯,讓薏米利水滲濕之效攜赤豆清心除煩之力,悄悄化解濕濁煩擾。居住之地更需保持干爽,衣物被褥常曬,莫讓濕氣如影隨形。夏氣通于心,最忌煩熱躁動。茶飲中添些清心之品,如苦瓜片與白菊花同泡,那清苦微甘的滋味在舌尖漾開,便是天然寧神之藥。
運動養生:適度鍛煉,避免中暑
芒種時節,雖然天氣炎熱,但也不能完全停止運動。適度的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身體的抵抗力。騎行,慢跑,快走,或者爬山,徒步,踢毽子,打球都是不錯的運動。一次鍛煉時間不必過長,稍出點汗即可,切勿大汗淋漓。運動后不要立即用冷水洗澡或吹空調,以免受到風寒侵襲,引發感冒等疾病。應先讓身體自然散熱,待汗水擦干后,再用溫水洗澡。同時,運動后要注意休息,避免立即進食,最好間隔30分鐘后再補充食物。
作息養生:順應自然,保證睡眠
芒種時節,晝長夜短,人體的新陳代謝旺盛,消耗較大,因此要注意調整作息時間,順應自然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以恢復體力,增強免疫力。
早睡早起
夏季天亮得早,建議人們早起,可在5:30-6:30左右起床,這樣可以讓身體適應自然的變化,吸收新鮮空氣,進行適當的活動。晚上則要盡量早睡,避免熬夜,最好在22:30前入睡,以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
適當午休
中午11:00-13:00是心經當令的時間,此時適當午休可以養心安神,緩解上午的疲勞。夏天日長夜短,睡眠時間相對減少,而午睡是適當的補充。午睡時間一般半小時為宜。“午睡一刻鐘,夜補一小時”,既能預防“夏打盹”,還有利于養護心臟。特別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適當午休。
情志養生:調暢情志,靜心安神
中醫認為,夏季與心氣相通,芒種時節氣候炎熱,容易讓人心情煩躁、焦慮不安,從而影響身體健康。因此,要注意調暢情志,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
保持平和心態
面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壓力,要學會放松自己,保持平和的心態。可以通過聽音樂、閱讀、繪畫、冥想等方式來緩解壓力,讓自己的心情平靜下來。
避免情緒激動
夏季氣溫高,人體容易上火,情緒也容易激動。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生氣、憤怒等不良情緒的產生。遇到問題時,要冷靜思考,妥善處理,不要過于急躁。
培養興趣愛好
培養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愛好,如養花、釣魚、書法、舞蹈等,可以讓生活更加充實,轉移注意力,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同時,與志同道合的人交流互動,也能增進彼此的感情,讓心情更加愉悅。
芒種時節,只要我們遵循自然規律,注重飲食、運動、作息和情志的調理,就能更好地適應夏季的氣候特點,保持身體健康。

來源|潮州市中醫醫院 盧楨婉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