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曲不厭百回聽
□ 李英群
人,最好能有一二項業余愛好,這對于豐富自己的業余生活,尤其是退休之后的老年時光是否過得充實很重要,是老有所樂的必要條件。
你所選擇的業余愛好,必須是內容健康的,悠閑輕松的,省力省錢的,是一個人就可以進行的。比如下棋打牌要多人參與,找不到伴就無法活動,打球旅游需有旺盛精力,老人不宜。
如果你的愛好與你的職業相一致,并且退休后仍可獨立進行,比如歌唱家、書法家、畫家這一類人,那么我祝賀你,你一定老仍有所樂。
我慶幸,我從小就喜歡閱讀,中年之后又喜歡聽曲,這二項愛好恰好與我從事中學教學到劇團專職編劇的職業相一致。退休之后,這二項又都可以獨立進行,這讓我退休后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味。
隨著年齡的增長,視力在不斷衰退。因眼疾動了手術之后,看書用放大鏡,很是吃力,孩子們又再三提醒我要少看手機,也別長時間盯著電視,這些,我都遵照執行。
喜歡看書的愛好被剝奪了,所幸還有一項愛聽曲,什么曲?潮劇唱腔。
我原本是在中學當一名語文教員,突然被調到專業劇團任編劇,開始,對聽曲并沒那么熱衷,用情都在劇本上。創作和改編了一些本子都被搬上戲臺,但反應很一般,戲曲味不濃。廣東潮劇院的著名編劇李志浦兄對我說:“到劇團去浸,跟他們去演出點,敢敢浸落去!”
好一個浸字,此中有真意。
在演出現場,在觀眾的反應中,我明白了戲曲“唱念做打”的四種藝術手段,最重要的是唱。唱腔是戲曲之魂。難怪北京人上戲館子說去聽戲,不像我們潮劇觀眾說去看戲;也明白了大戲劇家田漢贈潮劇院詩中那句“蕩氣回腸聽掃窗”以及戲曲專家張庚在汕頭觀看潮劇之后留下的詩中那二行“愿得此生潮汕老,好將良夜傍歌臺”的分量。
為了提高自已對潮劇唱腔的鑒賞水平,我開始積極拜訪潮劇作曲家馬飛老師、饒宗栻老師、陳瑪原老師以及我的合作者陳鵬兄臺。在寫劇本中的重點唱段時,就請陳鵬先一起研究細心探討,終于有了一些我們合作的唱段在票友中傳唱。
現在,曲社遍布城鄉,票友成千上萬。你打開手機,隨意一點,十有三四會跳出來個票友唱潮曲的畫面。這些演唱者中,有些是我的熟人。偶或我會對他們的唱腔作點簡評,於是他們也樂意傳給我他們表演的視頻。這不,就在剛才,馬來西亞的陳素云就傳來她的一曲《彩屏自嘆》,這是我改編的《胭脂河》(亦名《彩屏救夫》)中主人翁彩屏的核心唱段。我告訴她,潮州電視臺戲曲頻道主持人秋英約我作《明星面對面》專題節目時,我就請老同事李玉蘭來助陣,她是《胭脂河》的主演,我就讓她唱這一段。好曲自有知音。
票友中讓我最感興趣并在朋友中多次推介的是丁華命兄臺,他是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上前線打過仗的退役老兵,這位堂堂漢子居然迷上以委婉清柔著稱的潮曲,不單常被約到多家曲社去演唱,更是為眾多潮曲愛好者提供場地而奔忙的熱心人。他是市郊仙田人,最近把村里的戲臺作了一番整修,弄出個樸素大方的大戲臺。該村曾稱為星光大隊,戲臺就名之為“星光大戲臺”,落成時拍了照片傳給我,看得出他的高興。鐵漢柔情,足見戲曲的魅力!我也為他高興,不避淺陋撰了一副對聯相贈:星耀戲臺賞妙曲,光照人間度良宵。愿仙田村從此夜夜笙歌。
他又給我傳來一短視頻,是楊薇與蔡映娜演唱的《關羽斬子》中的唱段《有何遺愿對娘言》。楊薇是我在劇團時的小同事,映娜則是當年到《明星面對面》來表演我作詞的《黃金哪能買雙眼》,我感到她的感情掌握得很到位。現在,由專業演員與業余愛好者同臺合作,真是最有厚度的非遺傳承,是潮劇舞臺一道亮麗的風景。
華命與楊薇、映娜曾在我客廳見過面,是熟人了。他們的互相交流,令我老人家十分欣慰。
老有所樂樂什么?樂聽曲。什么曲?好曲不厭百回聽,一曲難忘是《掃窗》。
此刻獨處,我把手機放一側,播著《掃窗會》,在沙發上作葛優躺,閉眼聽翁鑾金在無奈長嘆,聽姚璇秋在悲怨訴說。似睡非睡,似夢非夢,那歌聲,似從窗外飄進來,蒼涼委婉,情真意切……
躍起,寫下這么些文字:
潮音裊裊,樂韻清清,
如聞仙樂耳邊鳴。
清夜聽曲難入夢,
是何人樓上唱《掃窗》?
憶當年《掃窗》走進中南海,
懷仁堂中響起潮聲。
高文舉,望鄉關,
嘆云山飄緲鄉音絕;
王金真,思郎君,
咫尺天涯一扇窗。
一邊是,含悲帶淚一掃帚,
掃不盡凄凄楚楚,
一邊是,寂寞無聊一卷書,
難排遣冷冷清清。
是泣是訴,是怨是愛,
有悲有淚,為恩為情。
高文舉,你何懦弱,
任你得中高第,
百無一用是書生。
王金真,你何堅貞,
忍辱負重不屈,
尋得夫君正義伸。
潮劇好曲千千萬,
一曲難忘是掃窗。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