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對夫妻,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發光發熱,還打造了一個溫暖的家庭港灣。他們便是黃曉漫夫婦。黃曉漫是市湘橋區城西中心小學教師,她用耐心與愛心,為孩子們點亮知識的燈塔;張健是市人民醫院副主任檢驗師,在醫療衛生一線默默守護著公眾的健康。他們的家庭,因其互敬互愛、事業奮進、奉獻社會,榮獲2023年全國“最美家庭”稱號。他們用愛與責任書寫著平凡生活中的不凡篇章。
走進黃曉漫和張健的家,窗明幾凈,家人圍坐,談笑風生,讓人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那份無須言語的深厚情感與默契。
黃曉漫夫婦。
“幸福家庭,源于愛,成于和諧。”這是黃曉漫對家庭日常相處模式的總結。在這個家庭中,愛與和諧貫穿始終,成為家庭成員共同的追求。
公公婆婆對黃曉漫疼愛有加,像對待親生女兒一樣。“我喜歡吃各種小食,公婆上街買菜時,常給我帶回一些如筍粿、樸籽粿等當季美食。”這些小小的舉動,滿載著長輩的愛意,讓黃曉漫感受到家的溫暖。黃曉漫和張健也很孝順長輩,每逢母親節、父親節、長輩生日等重要日子,不管工作多忙碌,他們都會設法抽出時間與家人團聚,為長輩精心挑選禮物。
家庭和睦源于相處法則。“結婚十幾年來,在生活中難免會遇到意見分歧的時候,但我們夫妻倆極少因分歧而爭吵,總是以平等、包容的態度去溝通解決。”黃曉漫告訴記者。在教育女兒的問題上,黃曉漫有時會因為擔憂而多加限制,而張健則認為應適當放手讓孩子得到鍛煉。當出現分歧時,他們選擇一家人坐下來開一場“家庭民主小會議”,共同分析利弊,尋找最佳的解決方法。
“愛崗敬業是本分。”黃曉漫和張健在各自的事業中都展現出了強烈的責任感與奉獻精神,為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也為女兒樹立了榜樣。
黃曉漫夫婦與女兒合照。
作為一名小學教師,黃曉漫不僅在學習上關心學生,更在生活中給予他們溫暖和關懷。曾有一位學生因為睡過頭,沒吃早餐就趕來上學,黃曉漫得知情況后,利用課間為孩子買來早餐。在最近的一次作文里,孩子把這件事寫了進去,說老師的關懷成為他努力學習、不斷進步的動力。從教24年來,黃曉漫始終用愛心與耐心,踐行著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也在孩子們的心田播撒下愛與希望的種子。
張健作為一名檢驗師,2022年4月,張健主動參加廣東省援滬核酸檢測隊,當時任務緊急,他沒來得及和家人商量就報名參與。得知他的決定后,妻子黃曉漫給予了全力支持,一句“應該去,安心工作,我能照顧好老人孩子”,讓他在前線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無后顧之憂。在上海期間,他負責核酸檢測工作,面對高強度的工作任務,他從未有過絲毫退縮。在張健看來,守護公眾健康是自己的職責所在,這份職業價值感成為他堅守崗位的核心動力。
在獲得2023年全國“最美家庭”稱號后,黃曉漫夫婦希望向社會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家庭觀。“‘最美家庭’沒有統一標準,但一定少不了遵紀守法、誠信善良、尊老愛幼,家人之間相互尊重與理解,懂得包容、心懷感恩,并且能夠向社會傳遞正能量。”黃曉漫、張健夫婦表示,希望通過自己的家庭,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圖片|黃曉漫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