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綠促美,點綠成金。近年來,饒平縣大力實施綠美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全域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和縣鎮村綠化工作,高質量打造綠美示范點,推動饒平綠起來、美起來、富起來,成功獲得2024年綠美廣東競風華主題活動全省十強和專業表現獎兩大獎項。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3.8%。
石壁山風景區麗澤湖寧靜清幽,是群眾休閑散步的好去處。(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攝)
如何推動綠美生態建設?饒平縣將林長制作為關鍵抓手,通過縣林長每周一調度、一月一盤點的常態化工作機制,示范帶動全縣1012名林長履職盡責,構建起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管理體系。
在這一體系支撐下,饒平縣縱深推進綠美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實現森林質量精準提升17.9萬畝,建成6483畝多樹種、多類型、多色彩、多功能的森林景觀帶。同時,積極發動群眾參與,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小手牽大手”活動以及“綠美積分制”等創新形式,引導群眾投身綠美建設。結合本地氣候條件,饒平縣科學規劃選用生長快、樹形好、易管護的本土喬木樹種。去年以來,饒平縣成功創建“親子林”“鄉親林”“巾幗林”“企業林”等主題林260多個,累計開展義務植樹活動1100多場次,參加人數2.4萬多人次,捐款超3200萬元,種植樟樹、桃花心木、鳳凰木等苗木約46.23萬株。
G228線饒平與沼安交界段路側整治后。(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改造后的饒平縣浮濱鎮出入口整潔有序。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攝)
立足廣東“東大門”的戰略定位,饒平縣高標準推進全域綠美提升工程,投入1.66億元對高鐵、高速、國省道沿線進行綠美提升,打造250公里綠美干道、24個微地形景觀節點,整治4500余處風貌點位,建成1.8萬畝“林路融合”示范帶,實現干凈整潔、綠意盎然。同時,著力構建“省—市—縣”三級示范體系,高質量建設柘林風吹嶺省級示范點、湯溪水庫市級示范點及上饒鎮麒麟嶺縣級示范點,并結合“廣東‘東大門’粵閩邊界主通道風貌示范帶”等6條精品示范帶建設,串點連線成片打造饒平特色綠美風貌示范帶。此外,還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園”“四小園”“美麗庭院”,完成16公里綠色示范廊道建設,構建起多層次、立體化的生態景觀網絡,擦亮廣東“東大門”生態名片。




上圖:游客在饒平青嵐怪臼國家地質公園徒步,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攝)
下圖:湯溪鎮的風鈴木開得正盛,一路繁花。(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攝)
守護綠美生態離不開堅實的管護體系。饒平縣構建縣鎮村三級“護綠”體系,組建400多支黨員護綠隊、500多支“群眾護綠隊”,今年以來,三級林長累計巡林3萬多次,確保“護綠管綠”常態長效。為加強古樹保護,饒平縣落實“一古樹一守護人”網格化管理,加強專人巡查、專家“體檢”、病蟲害防治等措施,為18株一級古樹安裝視頻監控,對709株二三級古樹全部定位掛牌。同時,充分運用科技手段,依托48個林火遠程視頻監控點和無人機航拍,提升巡查效率與預警處置能力,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違法行為。此外,饒平縣還建強森林防滅火力量,分南北片區組建2支縣級隊伍、21支鎮級小分隊,憑借專業裝備與常態化練兵,成功獲評省級專業隊伍、省“應急救援先進集體”。
黃岡鎮霞東公園風景如畫,令人流連忘返。(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昊 攝)
東山鎮湖嶺村湖光山色,景色宜人。(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攝)
綠美生態不僅是發展底色,更是富民資源。饒平縣堅持生態惠民,推動林產業全鏈條發展。在第一產業方面,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林,規劃建設15.6萬畝茶園、2.5萬畝竹林等特色產業,推動饒平縣成為省內縣域茶葉種植面積最大的縣,成功培育國家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1個、省級林下經濟示范基地7個、省級林業龍頭企業4家。第二產業上,依托豐富林業資源,尤其是茶葉資源,培育300多家茶葉加工企業和一批木材加工企業,并規劃建設油茶深加工基地、沉香茶加工廠,推動茶多酚、茶飲料等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在第三產業領域,饒平縣以“果樹+文旅”模式活化古村資源,推進三饒鎮道韻樓果樹公園、浮山鎮坪洋村柿園等特色項目,打造“春賞花、夏品果”生態景觀帶;同時規劃建設綠島山莊、湯溪湖水旅休閑度假區等重點文旅康養項目,串聯省級森林鄉村、綠美鄉村,打造林旅精品路線。

文字|丁玫 饒融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