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城融合“加速跑” 激活發展“強引擎”
饒平縣新型城鎮化建設進階之路
“帶孩子參加健步走,沿途變化讓人驚喜!”“五一”國際勞動節當天,參加饒平縣“文明‘童’行,共護母親河”親子公益健步走活動的張澤輝由衷感嘆。沿途現代化住宅樓與改造一新的景觀長廊交相輝映,智慧路燈、垃圾分類桶等設施展現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成果,而這,正得益于饒平縣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高質量推進。
完善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強化公共服務供給、整合資源不斷增進民生福祉……作為首批入選全省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試點縣,近年來,饒平縣鉚足干勁,統籌縣城生產、生活、生態、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補齊縣城短板弱項,不斷增強縣城聚人聚商聚產能力。
數據是最好的見證,該縣城鎮化率從2022年的48.78%提升至2024年的49.41%,一座“縣域強、產業興、城鄉美、動能足、人氣旺”的現代化濱水新城加速崛起。
新型城鎮化建設,關鍵在新,突破在產業,落點在城鎮化。如何答好“人城產”深層次融合發展的這一必答題?
錨定“農產品主產區縣”發展方向,饒平縣做大做強縣域特色優勢產業,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堅實產業支撐。
聚焦“做大一產”,依托饒平山海資源稟賦優勢,“一鎮一業”“一村一品”做好茶葉、獅頭鵝、水產、青梅等“土特產”文章,高質量推動省(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檔升級,潮州花鱸魚苗培育相關工作成效兩次寫進省政府工作報告,累計清拆傳統木質漁排超2萬格、投放新型環保塑膠網箱(含改造)超1萬格、投放重力式深水網箱468口,謀劃建設全縣首個桁架式網箱,實現深遠海深水網箱養殖“零”的突破;茶葉種植面積約15.64萬畝、年產值約57.08億元,較2022年分別增長15.97%、24.05%。

潮州華瀛LNG接收站首船接卸。

益海嘉里潮州糧油生產銷售基地。
立足山海稟賦優勢的饒平,注重新興產業和傳統工業“兩手抓、兩手硬”的目標愈發清晰:國家重點項目華瀛LNG接收站和益海嘉里潮州糧油基地等龍頭大項目陸續投產;總投資達84億元的大唐潮州電廠“風光火儲”一體化項目動工建設。
園區是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引擎,是產業集聚的重要平臺。走進饒平各大產業園區,只見車輛穿梭,機器轟鳴,工人奔忙,處處涌動著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大抓招商的火熱景象。
經過長期的發展,饒平積淀了優越的交通區位、豐富的資源稟賦、鮮明的產業體系等優勢。蓄勢奮進的饒平,未來是什么樣的?
規劃是發展的“第一粒紐扣”。翻開《饒平縣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專項規劃(2024—2035年)》《饒平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等規劃,一個活力涌動、空間優美的城市正在映入現實。
緊扣市委賦予“臨港新城”發展定位,饒平縣以貫穿縣城區的黃岡河為中軸線,分南北片區規劃建設現代化鳳江新城。重點圍繞居住、教育、醫療、文旅、商貿物流5個核心功能,優先開發鳳江新城北片區。
圍繞已開工建設時速350公里的漳汕高鐵(含饒平南站),該縣規劃建設鳳江新城南片區,打造港鐵聯通、產城聯動的濱海高鐵新城。
饒平縣堅持“做項目先做設計”,科學編制《以縣城為載體的新型城鎮化——饒平縣城設計》,完成鳳江新城北片區、黃岡河生態廊道、石壁山公園、鳳江新城南片區和丁未路歷史文化街區五個重點片區設計工作,將縣城設計要求融入項目建設中,打造獨具饒平韻味的現代化鳳江新城。
城鎮承載能力如何,關鍵要看配套設施。在全力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成效的過程中,饒平縣不斷完善基礎配套設施,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饒平縣城夜景。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黃岡河畔的鳳江廣場內,群眾或散步、或跳舞,一派熱鬧景象。近年來,饒平縣總投資1.36億元打造鳳江廣場,提升鳳江新城配套服務功能,為群眾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場所。
鳳江廣場總用地面積2.17萬平方米,以“嶺南圍樓”為造型,創新融合饒平特色“海”文化、“茶”文化和民居造型元素,設置有中心廣場、地下停車場、景觀步道等,并配套饒平縣首個商業地標唐商綜合體,滿足群眾休閑娛樂、鍛煉身體、舉辦活動等一系列文化生活需要。
在唐商廣場,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到此購物,享受豐富多樣的休閑娛樂服務。唐商廣場的引進是饒平縣全力推進招商引資、打造活力新城、助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有力舉措。
近年來,該縣加快推進總投資約32.66億元的饒平縣國家縣城新型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項目建設,并融合饒平特色“海”文化、“茶”文化和民居造型元素,建設具有當地特色文化元素的饒平大橋、鳳江廣場等項目,提升縣城品質。
得益于積極構建縣域商貿服務網絡,縣城聚商能力充分彰顯。在縣城區重點打造饒平卜蜂蓮花超市、大肚林文旅酒店等項目,集聚酒店、公寓、寫字樓、餐飲、購物等多元業態,促進“商旅文”融合發展,黃岡鎮入選全國鎮域投資競爭力500強榜單。2024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14億元、進出口總額70.4億元,較2022年分別增長8.8%、12.46%。

潮州港小紅山集裝箱碼頭。
區域發展,交通先行。聚焦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饒平縣在縣域內建成“8高速口、1高鐵站”的基礎上,加快推進350公里的漳汕高鐵(含饒平南站)建設,積極爭取潮州港支線納入沈海高速改擴建一并實施,謀劃大潮高速饒平至南澳延長線項目,爭取納入省高速公路規劃,著力構建縣域內“9高速口、2個高鐵站”立體交通網絡格局。
“以前送孩子上學要走幾公里,現在家門口就有優質學校!”家住鳳江新城北片區的居民陳女士感慨道。
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落腳點是為了不斷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潮汕醫院。
看醫療,從“病有所醫”向“病有良醫”升級。饒平縣為了讓群眾能享受優質醫療,自2022年起對饒平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費用全免或減免個人自費部分50%;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潮汕醫院順利晉級為三級綜合醫院,實現從2020年虧損534萬元到2024年盈利約1700萬元的轉變;全市首個縣級公辦示范綜合托育機構建成投用;縣中醫醫院成為全市唯一國家級二級甲等中醫醫院;嚴重精神障礙管理治療工作連續四年被省評為“先進縣”或“優秀縣”,系粵東唯一;2024年,縣域住院率(前三季度)、全縣醫療機構診療人數、出院人數較2022年分別增長6.1%、23.3%、53.14%。

饒平縣新圖書館和檔案館。
看教育,從“學有所教”向“學有優教”轉變。饒平縣為了讓孩子都能“上好學”,推動深圳實驗教育集團饒平縣第二中學進入實體化運作;韓山師范學院附屬三饒中學揭牌成立;累計優化調整學校68所,其中撤并整合“麻雀學校”52所,安置5000多名學生進入辦學條件更好的學校就讀;實現全縣21個鄉鎮“三所學校”全覆蓋;全縣本科以上學歷教師較2022年提升10.2%;在廣東省縣級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評價中成效斐然,是全市唯一連續兩年獲評優秀等次的縣區。
看保障,從“安全供水”向“優質供水”跨越。饒平縣為了提升供水飲水質量,2022年以來總投資約20億元的引韓濟饒工程、饒北水資源調配、汛洲島跨海供水等一批重點供水飲水工程建成投用,實現韓江、黃岡河“雙水源”供水,逐步構建形成以村村通自來水和城鄉飲水安全工程為脈絡的“多源互補、保障有力”城鄉供水體系,有效破解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難題。2024年全縣城鄉飲用水水質監測合格率為92.1%。
看養老,從“老有所養”向“老有頤養”拓展。饒平縣聚焦老年人“食有所供”目標,將建設長者飯堂納入縣委全會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高位推進,按照“15分鐘”距離半徑科學布點建設長者飯堂,采用“就近就餐+上門送餐”方式為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務,并通過“政府補助一點、企業讓利一點、慈善捐助一點、個人支付一點”方式,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捐獻資金以及鎮村配套資金,推動“長者飯堂”可持續運營,切實為老年人打造家門口的“餐桌”。
未來,隨著“鳳江新城”南北片區聯動開發、漳汕高鐵通車,這座濱海縣城將繼續以“百千萬工程”為筆,繪就城鄉融合、鄉村振興的壯美圖景。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通訊員 林志鎧 饒宣
圖片|饒宣 林志鎧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