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如輪 合如束 剪紙調膏護秋竹——話說汪勝昌紙遮店
        發布日期 : 2025-03-24 09:15:22 文章來源 : 潮州日報 潮湃新聞客戶端

        開如輪 合如束 剪紙調膏護秋竹

        ——話說汪勝昌紙遮店

        □ 陳賢武

        傘起源于我國春秋戰國時期。根據南宋魏慶之的《詩人玉屑》記載,春秋末年,我國木匠始祖魯班常在野外作業,若遇下雨,常被淋濕,于是冥思苦想,最終用木材制成一把能遮陽擋雨的工具。但在制作和攜帶上較為不便。相傳魯班的妻子云氏對其進行改造,把竹子劈成細條,蒙上獸皮,樣子像“亭”,收攏如棍,張開如蓋。這就是后來的傘。初期傘多以獸皮、羽毛、絲綢等物料制作。宋代造紙術發明以后,油紙傘隨之產生,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一:“以新赤油傘日中覆之。”明·宋應星《天工開物·造皮紙》:“凡糊雨傘與油扇,皆用小皮紙。”在一些文學作品如《白蛇傳》中也可以看到其蹤影。

        在昔日潮汕平原上,汪勝昌紙遮店是此行業當之無愧的龍頭老大。據《汕頭市志》(1999年新華出版社)記載,汕頭市區1953年才出現首家紙遮店,店號為“老時昌”。

        在潮州城,以開業時間最早來衡量,汪勝昌紙遮店是榮登榜首、名符其實的老字號。據1950年潮州城工商普查的資料,該號開業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從開業至1956年參加公私合營,經營時間長達244年之久。店址在潮州城衛星路10、12、14號(舊稱察院衙街,民國稱青天路61號),三層洋樓,占地面積約118平方米。后歸屬文具廠管理。

        紙遮店創始人汪一松,江西省婺源縣人。為人正直,有義聲。因打抱不平,一時失手而弄出人命,逃離故里,遠走入粵,以販賣江西景德瓷器為生。后來到徽州學習制傘工藝,學成后于清康熙年間在潮州府城創汪勝昌紙遮店,自制紙傘以謀生,標明“徽傘琢客,鸚哥(鸚鵡,潮州話叫做“鸚哥”)為記”招徠顧客,故名鸚哥雨傘,開創了嶺東紙傘業的歷史。清宣統二年(1910),在南京的中國舉辦之第一次世界博覽會“南洋勸業會”上獲銀牌獎章,使鸚哥牌雨傘名聞遐邇,打出了“精工特造,中外馳名”之廣告。

        汪勝昌所產鸚哥牌紙遮,無論是雙料的鸚哥牌,還是供出口銷往泰國的新昌牌,都是用料考究,制作認真并嚴把產品質量關。制工頗為講究,需要多達百道的繁瑣工序,并且全部靠手工制作完成:

        首先,選好材料。紙遮選材取料十分講究,如果沒有好的材料,再好的工匠也很難制作出一把合乎規矩的油紙傘。原料為皮紙、苗竹、棉紗、頭發繩、熟桐油、柿水、顏料、牛角等。皮紙都為手工皮紙,要經過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榨干、焙紙等幾大步驟,這樣制出的皮紙,質地細柔,富有韌性,吸油性強,適合制作油紙傘的傘面。苗竹則大部分來自梅縣地區,做傘骨的批子與襯子更是選用在生長了三年以上的苗竹,并是向陽生長的,選擇這樣的竹子柔韌性更強。桐油也是選用原生態桐籽加工成熟桐油。

        其次,做好支撐皮紙的傘骨架。傘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手工削好的傘骨架必須進行水浸、嚴格的高溫蒸煮、太陽暴曬及烘烤等必要的技術處理,使竹子質地堅硬、富有彈性而不易折斷,以防蟲蛀。接下來鉆孔、拼架、穿線、連緊(牽12線)、串聯傘柄傘頭制成骨架,近三十道工序哪道工序都不能少。并在傘骨上扎紅綠紗,使傘面撐開時均勻、穩定。這些制作是從梅縣松源一帶制作來的。傘頭的開縫和插進傘骨,以頭發繩穿接,頭發繩乃收集人的長發絞制而成,柔韌結實。以上工序是店外工人做的。

        第三,制作傘面。傘面選擇的是手工皮紙,把裁好的皮紙粘上骨架,修邊,定型,曝曬。手工皮紙選用的原料以楮樹皮為主,經過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榨干、焙紙等步驟制造出皮紙。這樣制出的皮紙,質地細柔,富有韌性,吸油性強,適合制作油紙傘的傘面。紙都要經過一道浸“柿水”后方能進行貼紙;裱紙須粘實,晾干后,再用水噴濕,按傘形收折,用藤皮箍緊,定型烤干,接上竹柄,約半月方能上油,上二次油,第一次用桐油打底,第二次刷上光油;最后,傘面涂上綠色漆,使傘面紙底堅實耐用,而且務必使油漆干透,傘面光滑雅觀、收摺圓滿貼實、傘尖端正、傘柄筆直堅固,才能出售。這傘面裱紙和上油這二道重要工序,是店里工人的活。因而產生了一句歇后語“鸚哥牌雨傘——面青面綠”,一是指紙傘里外顏色均為綠色,雙關則指人生氣時變了臉的樣子。

        汪勝昌對于外部加工來的半成品,要經過一道嚴格的驗收手續;產品最后的驗收,由店主自為,不假手于員工。由于采取這樣外來加工與本店員工共同制作的模式,使該店雇用的工人雖只有半百,而店外工則為此數的三倍,事半功倍,彼此雙贏。

        這種紙遮,最為特別之處是傘面上涂有“柿水”(即柿漆),除了具有不透水、雨后干得快的優點之外,還能殺死蟲類,起著保護身體的作用。所以,汪勝昌紙遮廣告宣傳有“本號雨傘出品精良,蔽雨遮日,堅固耐用,款式美觀,價格廉宜”,能供橡膠工人在樹林中工作之用,因而除在嶺東、閩南乃至臺灣等地流行外,還出口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20世紀30年代,生產處于旺盛時期,經營者為汪壽嵩和兩個侄子汪孟禮(1924-2002)、汪孟智(1925-2003)兄弟,從業內外人員150多人,年產約4.5萬把,十之六七出口。產品分為二種,長柄為洋莊,多出口,短柄為內銷莊。然原料供應的季節性很強,如柿水(柿漆)一項,產期在農歷小暑至大暑兩個季節,進料在這個時候才有價宜料好。所謂柿漆,每年的小暑季節,青柿半青不熟的時候,必須摘掉一些,柿子才能個大。而這些被摘掉的青柿搗爛以后,放到鍋里煮熟煮爛,再盛出來放涼,將渣滓除去,剩下的膠狀液,即為柿漆。歷史甚久,唐代《云仙雜記》、元代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均有記載。染后不變色,雨打不透、日曬不翹,經久耐用。因此,遇到旺季產品暢銷時,汪勝昌寧可不銷也決不讓不合格品出門。而購買不到的顧客,久而就送給該號一句話,叫做“兜過鸚哥仔”(“兜”是傲慢的意思;“仔”在這里帶有貶義含意)來發泄。但是,這句話卻是該店嚴格自律的反襯,“看似尋常最奇崛”,一間老店能久負盛名,決不是幸致的。

        張華云先生有《番批》詩云:“褡褳長傘到寒家,飯菜報知五谷爺。”“褡褳”是一種白帆布背袋,是“批腳”派送僑批時用于裝批款的行頭。而“長傘”即指汪勝昌制造的長柄紙傘,用于長途跋涉、爬山過嶺、走街串巷時遮陽避雨,還是有用的防身武器。這兩種工具就是“分批阿兄”的標志,這是潮汕地區廣大僑屬及鄉民所共識。

        遂有同行混淆視聽,如出現“鷯歌牌”紙遮,這是音混;一姓江的所開的紙遮店,字號作“藤昌”,這是字混。(勝,繁體為“勝”。)但不久,因質量問題而銷聲匿跡。

        1954年城區18家生產紙傘的工商業戶和手工作坊分別組成公私合營潮州市紙遮廠和潮州市雨傘生產合作社,年產紙傘10萬把左右。汪勝昌合在紙遮廠。1958年,廠、社轉為地方國營潮州造傘廠。大躍進期間,人人鼓干勁爭上游,把傘面油質未干透的產品提前裝運出口,到國外全成了紙棍,海外客戶紛紛退貨和取消訂貨合同。又因一是原材料缺乏,主要原材料苗竹因備戰所需,供給軍隊編竹排;二是交通運輸不便;三是受國際市場新型尼龍布雨傘打擊,出口任務減少。1962年雨傘社拆出,不久并入鋁制品廠;造傘廠則并入電器廠,1973年與無線電材料廠組建潮安電器廠(后改稱廣東省電氣控制設備廠,汪孟智是此廠退休職工)。(詳見許振聲《記潮州城紙遮業》,載《潮安文史》第十輯,2006年。)而汕頭市油紙傘合作社則于1970年并入汕頭市日用制品廠,油紙傘產品由一個班組進行生產,至1972年停止生產。

        臺灣高雄美濃油紙傘制作技巧是二戰后從潮州傳入并發揚光大的,且逐漸由原本實用之生活目的轉變為與觀光結合的地區文化產業,變成多樣化之形態,可以作裝飾用來欣賞,又結合客家民俗舞蹈創作傘舞。在種種配套措施下,紙傘得到了新生。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




        人閱讀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精品亚洲国产成AV人片传媒| 国产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乱人伦一区二区| 日韩在线观看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观看无码专区| 婷婷射精av这里只有精品| 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尤物| 国产精品天天影视久久综合网|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京东传媒| 日韩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 熟女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漫画 | 国产美女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精品2021 | 亚洲精品老司机在线观看| 在线精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日韩精品高清在线|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日韩人妻精品久久| 在线视频日韩精品|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 jiucao在线观看精品|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午夜|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久久精品国1国二国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