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春節(jié),英歌舞再次“火出圈”,成為潮汕地區(qū)的“年味擔當”。如今,這一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正大步邁進校園,在年輕一代中掀起傳承熱潮。
非遺巡游活動中,聯(lián)正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少年英歌舞隊驚艷亮相。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莊園 攝
在2025“潮州青龍廟會”非遺巡游活動中,湘橋區(qū)聯(lián)正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少年英歌舞隊驚艷亮相。小舞者們身著絢麗服飾,臉上繪著斑斕臉譜,手持雙槌隨鼓點舞動,雖年紀小,表演卻毫不遜色。
扮演“小時遷”的二年級小學生秦米雍興奮地說:“英歌舞太帥了!準備表演時,我不僅學會好多帥氣動作,還更了解‘時遷’這個人物。”
聯(lián)正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學生利用業(yè)余時間加強英歌舞訓練。
英歌舞走進聯(lián)正實驗學校,是一次機緣與熱愛的邂逅。該校小學部副校長騫國建介紹,這支少年英歌舞隊由44名二三年級學生組成。在去年秋季校運會籌備期間,203班班主任老師劉婷婷萌生了將英歌舞元素融入班級表演的想法。這一構思得到家長們的一致支持。隨后,班級聘請舞蹈老師對表演進行編排。今年借著“潮州青龍廟會”非遺巡游活動契機,學校邀請專業(yè)老師,對學生們進行集中訓練。為了讓學生理解英歌舞精髓,老師還講述其背后的歷史文化故事,讓學生在訓練中愛上英歌舞,領悟其文化精神。巡游當天,小舞者們一登場就吸引眾人目光。這次表演不僅是一次展示,更是英歌舞在校園傳承的重要成果。
聯(lián)正實驗學校小學部的學生畫上英歌舞臉譜準備參加文化巡游。
聯(lián)正實驗學校的經(jīng)歷,只是英歌舞進校園的一個生動片段。在潮州,越來越多的學校正積極推動英歌舞走進校園,湘橋區(qū)城南小學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城南小學學生在英歌舞者的帶領下學習英歌舞的基本動作。
在2月25日課后服務大課間,城南小學操場上鼓聲雷動。當天,二十余名專業(yè)英歌舞者的精彩表演讓二年級師生沉浸其中。他們變化多端的陣型和強勁有力的動作,給師生們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在互動環(huán)節(jié),英歌舞表演者親自示范教學,孩子們熱情高漲,手持特制小木槌認真學習,現(xiàn)場氣氛熱烈。孩子們一招一式雖略顯稚嫩,卻滿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忱。209班吳沐可小朋友漲紅著小臉,將雙槌舞得虎虎生風,她笑著說:“原來英歌舞這么有趣,像打功夫一樣,我感覺自己更了解家鄉(xiāng)文化了!”
城南小學學生章知然(黃色衣服)在2024年潮州國慶文旅系列活動中進行英歌舞表演。
在潮州,英歌舞進校園已成熱潮。越來越多學校意識到,英歌舞進校園的意義遠不止一場表演,既能豐富校園課間活動、助力學生加強體質(zhì)鍛煉,還能讓學生從小浸潤本土傳統(tǒng)文化,增強文化自信與民族自豪感。一些外地學生的加入,也讓英歌舞成為傳播潮州文化的重要橋梁。
城南小學學生手持木槌,隨著鼓點的節(jié)奏起舞。
如今,不少學校都在積極探索英歌舞的傳承機制。城南小學計劃建立“三維傳承體系”,通過每周的專業(yè)課程、社團活動以及期末匯演,讓英歌舞在校園里扎下根來。聯(lián)正實驗學校也在謀劃建立英歌舞梯隊,聘請專業(yè)老師,安排專門時段,吸引更多有興趣的學生參與。
英歌舞進校園,是文化傳承的生動實踐,也是教育創(chuàng)新的有益探索。學校為英歌舞傳承提供土壤,學生為英歌舞注入青春活力。未來,在校園的滋養(yǎng)下,英歌舞這一傳統(tǒng)文化瑰寶必將在新時代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燦霞
圖片|受訪學校 供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 潮州市組織開展無障礙電影觀影活動 用心靈感受光影 用行動傳遞溫暖
- 計劃新增招引項目總投資超110億元!饒平全力以赴打好招商引資“攻堅仗”
- 2025年潮州市“港澳少年兒童廣東行”主題交流活動在饒平舉行
- 潮州政風行風熱線 丨外來人員如何申請居住證?潮州市公安局為群眾解答戶政相關問題
- “中國衛(wèi)生陶瓷第一鎮(zhèn)”古巷鎮(zhèn):數(shù)字賦能 全力打造生態(tài)智造新高地
- 廣東首批!潮州7所幼兒園入選
- 智慧農(nóng)機、優(yōu)質(zhì)品種、社村合作模式……這場春耕生產(chǎn)現(xiàn)場會“干貨”滿滿
- 潮州·煙火撫人心⑨ | 出花園:潮州少年的成長禮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