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織的電影世界里,總有一些追光者,他們懷揣著對藝術的熱愛和對家鄉的深厚情感,用影片講述動人故事,傳播文化。陳鈺航,這位來自潮州的年輕制片人和攝影師,就是其中的一員。日前,趁著陳鈺航從美國回家過年,我們對她進行了一次專訪,一窺這位年輕電影人在藝術與文化傳播之路上不懈探索的身影。

《A Fairytale Romance》劇照。受訪者 供
初見陳鈺航,很難想象年紀輕輕的她已經是一位影片制作人,還在美國紐約創立了自己的公司Firewood film studios(火木電影制作公司)。
說起電影,陳鈺航的眼睛仿佛充滿了光。她說,小學時,她就對電影、電視劇有了濃厚的興趣。她笑言自己的英語之所以比較好,也是因為從小看了很多外國影視作品。大學時她選擇了華南師范大學的新聞學專業。但在大學期間,她對紀實攝影和紀錄片產生了濃厚興趣,并積極參與各類電影節志愿者工作。在2017年廣州國際紀錄片電影節(GZDOC)的高校巡展期間她擔任口譯員、記者和攝影師,采訪來自世界各地的制片人和導演。2018年,她作為GZDOC高校巡展及其品牌“金紅棉獎”的學生大使,在高校內推廣紀錄片文化,策劃并組織了6場電影展映活動,向學生介紹高質量的紀錄片作品及電影行業動態。正是這些經歷,讓她萌生了出國深造電影專業的想法。
為了申請美國的電影專業研究生,陳鈺航付出了諸多努力。她導演并制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一個朋友》,這部影片靈感來源于她與童年好友的真實經歷,講述了青少年在面對困境時對自我認知和友情的考驗。拍攝過程中,她得到了團隊成員的大力支持,這段拍攝經歷也成為了她難忘的回憶。
2021年,陳鈺航進入美國佐治亞州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SCAD)學習電影制作,并于2024年6月獲得Film and TV專業的MFA學位。在SCAD的三年里,她參與了多個劇組,嘗試了不同職位,最終找到了自己熱愛且擅長的制片人角色。她表示:“我喜歡與人溝通,擅長跨部門協調,能夠為項目制定詳盡的計劃,這讓我在制片人這個崗位上找到了成就感。”
在SCAD期間,陳鈺航還導演了短片《Souvenirs》,這是一部愛情驚悚片。她花費三個月打磨劇本,經過兩個月的拍攝、剪輯、聲音設計與配樂,最終呈現出一部7分半鐘的精彩短片。2023-2024年,陳鈺航制作了兩部重要的畢業作品《Yo, Yoyo》與《A Fairytale Romance》。這兩部片子的前期籌備工作繁重,她不僅要籌措資金,還要尋找合適的團隊、演員、拍攝場地及設備。通過這次合作,她深刻體會到了一個優秀團隊的重要性,也與團隊成員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如今,陳鈺航已正式進入電影行業,繼續以制片人的身份推進各類短片及長片項目。她的作品《Peekaboo》在洛杉磯電影攝影獎(LACA)中榮獲最佳學生電影獎,《A Fairytale Romance》獲得愛爾蘭凱里國際電影節(Kerr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學生短片獎,得到了業界的認可。
生于潮州長于潮州,陳鈺航深受潮州文化的熏陶,對潮州文化的推廣有著濃厚的興趣和堅定的決心。她認為,潮州文化擁有許多獨特的文化符號,如潮州話、潮劇、英歌舞、工夫茶、潮州美食等,這些都是潮州文化的重要象征。她希望通過影像的形式,讓更多人了解潮州文化,通過推廣潮州文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

陳鈺航(右)在片場監制影片拍攝。受訪者 供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潮州時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特別是今年春節是申遺成功后的首個春節,世界各地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日益高漲,像潮州的英歌舞就火到了法國、英國等地。陳鈺航表示,這為傳播潮州文化帶來了又一個良好的契機。
在談到潮州文化在國際上的認知度時,陳鈺航說:“相比于中國的主流文化,潮州文化在國際上的認知度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是在非華人群體中。不過近年來,全球觀眾對東方文化的興趣也不斷增長,尤其是茶文化、民間戲曲等傳統文化元素。又如潮州美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名度,這為潮州文化的推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她表示推廣潮州文化有很多途徑,比如在李安導演的《飲食男女》中,美食是電影中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和橋梁,可以借鑒此類經驗,通過在作品中融入潮州文化元素,使其成為故事背景或推動情節發展的關鍵部分,從而推動潮州文化走向世界。而且,隨著目前短視頻的火爆和紀錄片傳播形式的普及,以及中國電影在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她認為潮州文化有更多機會進入國際視野。
然而,潮州文化在國際傳播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她分析道:“語言與文化的隔閡是一個主要問題,比如潮劇的唱腔、英歌舞的表演方式對海外觀眾來說可能不易理解。在國際化表達方面,需要在保持潮州文化特色的同時,使國際觀眾產生共鳴。此外,潮州文化中許多精神層面的元素,如‘家國情懷’‘儒商精神’,如何用影像生動地展現也是一個挑戰。”針對這些挑戰,她提出了創新傳播方式的建議,如字幕翻譯、雙語傳播等。
“曾有華人社團邀請我為當地華人后裔教授潮州話,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傳播潮州文化的機會。我想把這樣的活動記錄下來,制作成短視頻或紀錄片,讓更多人看到潮州語言和文化的魅力。”陳鈺航說道。此前,陳鈺航曾與潮州的電影人伙伴們拍攝了一部關于潮州音樂人的紀錄片,其中六甲番樂隊用潮州話演唱的民謠讓她深受啟發。她認為,潮州話作為方言承載了很多文化的表達,對于在外的華人來說又是鄉愁的載體。她希望未來能繼續跟拍這支樂隊,完成這部紀錄片。
潮州人素來團結,非常重視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最近,陳鈺航了解到潮州有個志愿組織,熱心的志愿者在幫助中國境內各地和其他國家的潮州老人尋親,許多七八十歲的老人思念家鄉及親人,希望回歸故土。留學三年未曾歸家,陳鈺航深深體會過對家鄉思念的那種厚重的情感,老人們濃濃的鄉愁也始終縈繞在她的心頭。因此,她計劃制作相關的專題紀錄片和短視頻,記錄這些感人的人文故事。她還計劃與紐約的潮州華人同鄉會合作,為在美的潮州老人尋親提供幫助,同時借助電影節展映和國際社交平臺進行推廣。她說,她愿成為這座溝通的橋梁,為化解老人們的鄉愁盡一份力,讓國內和國外通過潮人的精神紐帶聯結起來。
今年春節,在其他人忙著拜年之時,陳鈺航就抓住這次返鄉的機會,拜訪了不少團體組織和個人,參加了一些電影人的聚會,為自己計劃制作的影片做準備。
家鄉潮州對陳鈺航的性格和創作方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她表示:“潮州人的拼搏精神和商業頭腦塑造了我的性格,潮州人不畏挑戰、勇于開拓的精神讓我在成為制片人的道路上更加堅定和自信。”在創作方面,她希望能在電影作品中融入潮州文化元素,講述具有普世情感的故事。比如她計劃拍攝關于潮州工夫茶師傅和手拉壺工藝者的紀錄片,展現他們如何通過一杯茶連接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在采訪的最后,她堅定地表示:“潮人的拼搏精神讓我更加堅定地追求電影夢想,不懼挑戰。我相信,只要帶著這份勇氣和堅持,我一定能將潮州文化推向更廣闊的舞臺,讓世界看到潮州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們期待著陳鈺航在電影之路上繼續前行,為我們帶來更多優秀的作品,更期待著潮州文化在她的努力下,能夠在國際舞臺上綻放光彩。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鏗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