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東大門”哪一處風景讓你印象最深刻?是“綠美”升級的入潮第一站潮汕站,是寬敞平坦、兩側綠樹成蔭的饒平進港大道示范路,還是“門戶標志”突出的S231線鳳凰茶谷景觀……2024年以來,潮州城市“窗口”越發靚麗,門戶“潮味”越發鮮明,廣東“東大門”建設正為我市“百千萬工程”賦能添彩。

高鐵潮汕站新貌。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鍶桐 攝
2024年5月以來,我市廣東“東大門”項目建設提速增效。至目前,全市20條線路30個項目已完成計劃任務,累計完成房屋風貌提升6452幢、環境綜合整治6386處、綠美干道提升面積1.8萬畝、撂荒地整治819畝、墳墓整治1035座。如今,廣東“東大門”“點上有風韻、線上有風光”,城市風貌品質得到全面提升。

G228線進港大道路口整治后。(來源:潮湃新聞)
如何讓項目建設“見進度、見效益”,保障廣東“東大門”建設高效落實?我市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建立“一日一督辦、一周一調度、一月一督查評估”機制。同時高標準推動“一鎮一策”“一村一策”規劃設計,把全市20條線路分為三個星級,從完成時限、工作要點等方面提出細化要求。強化對接協調,創新運用云共享相冊每日匯集施工現場圖片及進度數據,開展互學互鑒,先后組織開展兩期互學活動,搭建起經驗交流平臺,推動問題共商共解,凝聚起攻堅合力。
為整體提升主干道城鄉風貌,潮州出臺《建設好廣東“東大門”提升工程——房屋風貌提升指引(試行)》,明確建筑風格、施工技術等要求,規范改造提升工作,以“繡花功夫”讓主干道更美、更整潔。為確保施工進度,我市全面梳理任務底數,細化每周計劃進度,協調各縣區對已完成項目逐線逐點核查,抓好查漏補缺。并實行項目現場信息牌公示制度,成立市縣兩級質量監督小組,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檢查,對現場嚴格管理。市專班辦還派出督導組深入施工現場核查進度,各專項牽頭部門也充分發揮協調指導作用,形成部門聯動、及時反饋的工作體系。

湘橋區北橋路房屋風貌整改后。(來源:潮湃新聞)
2024年以來,我市用心答好增顏廣東“東大門”的答卷,在提升城市風貌方面,堅持“先清拆、再提升、融文化、展特色”總體思路,有序推動風貌提升。以拆開路、建管并舉,在全市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三線”治理、農村“三大革命”等“三個三”攻堅戰,全市農村“三拆”超5萬平方米、“兩違”整治達293萬平方米、“三線”整治1843千米。

省道S222黃岡高速出入口至碧崗路段沿線房屋風貌提升改造后。(來源:潮湃新聞)
在打造沿線景觀方面,我市在房屋外立面提升中采用小披檐、花格窗等構件,打造“潮味”建筑景觀;開展綠化提升行動,累計完成干線公路綠化提升項目24個,在干線公路及高速出入口新增種植喬灌木3.4萬株、鋪植草本29.7萬平方米。此外,結合潮州的城市名片和文化特點,在省際公路和高速出入口等重點交通地段設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等景觀小品,雕琢橋下綠島等微地形景觀,打造S231線鳳凰茶谷等8處彰顯地域文化特質的入口門戶。

改造后的饒平縣浮濱鎮出入口整潔有序。(來源:潮湃新聞)
同時,我市還依托央企國企在技術、資金方面優勢,統籌協調各縣區引導建筑企業相關幫扶項目重點向“東大門”提升工程方面傾斜,打造幫扶助力項目典型。同時加強輿論宣傳,傳遞市委市政府建設好“東大門”提升工程的堅定決心,進一步展示工程建設成果,社會共建共享的氛圍愈發濃厚,群眾參與的熱情高漲。
一條條道路寬敞整潔,一棟棟建筑景觀潮味濃濃,一個個重要節點煥然一新,匯聚成廣東“東大門”蝶變的嶄新圖景。接下來,我市將力度不減、標準不降,全面做好查漏補缺,建立健全多元管護機制,融合潮州文化、產業特色、綠美生態等元素,抓好重要節點提升,全力打造廣東“東大門”新地標,推動工程取得更多標志性成果。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婧怡
視頻|蔡鍶桐
編輯|郭洵汐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