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鄉情怯
李英群
“近鄉情怯”這一成語,脫胎于初唐詩人宋之問的《渡漢江》詩: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有詩才,曾得到武則天的賞識,仕途一片光明。但武則天失勢他因站錯隊,被貶到嶺南的瀧州去。因經受不了嶺外艱苦的生活,半途就偷偷跑回來,他的感情是復雜的,既懷念故鄉故人,又怕見故鄉故人;既怕故鄉物是人非,又怕故鄉人事變化,一個離鄉多年的游子,既會對故鄉多年毫無發展變化而傷感,也會因故鄉巨變覺得陌生而失落。總之,近鄉情怯成了游子歸來的共同心境,引起共鳴。
月是故鄉明。哪個游子不思鄉?魯迅在一個寒冬乘船回他闊別二十多年的故鄉,是否返鄉情怯,他沒用這詞,卻有很具體的描述:漸近故鄉時,從縫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
我年輕時離開故鄉那個小村到城里讀書,此后定居在城里已近70年了。以前也常回去,每次都見到一些小變化,覺得很正常、很平常。
我的弟妹們也早就離開家鄉在外地工作安家。家中就只有老雙親。父親去世后,二妹把母親接到汕頭與她同住,故鄉沒有了同胞親人了,算起來已有二十多年沒回故鄉了。
前年春節過后,故鄉的堂妹小琳專門來車接我回故鄉。
那天日色正佳,漸近故鄉時,從車窗外望,但見明麗的藍天下,是一片連一片的兩三層小樓住宅,雖不甚整齊,但都顯潔亮;從公路轉入村道,路雖不甚寬,但都很筆直。進村不遠就是一個停車場,停有小車和摩托車。
下了車,在村中走走,迎面而來的鄉親幾乎都不認識,他們與小琳打招呼。有年長些的,小琳會把他們介紹與我,相互點頭“哦哦”,沒有我小時候有一位城內人入村,全村注目的盛況。
行了好久,不單沒有“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的鄉村圖景,一只三鳥都不見,更別說牛羊豬狗了。
村中的小河仍是那個流向,姿勢還在,但沒有我小時候兩岸的雜樹繁花、蜂蝶飛舞的熱鬧,全是整齊的石岸。村中心有個文化廣場,有簡單的運動器材擺著,沿小河岸邊的路是彩色地磚!
見不到一塊綠色田野,屋與屋之間偶見一空地,長滿雜草,沒有種菜。那是宅基地!
到老屋去巡了一陣,與兩位兒時伙伴喝茶。逗留不足半天,我就告別故鄉。呵,這是我的故鄉么?我記不到記憶中的一點影子,連河邊的踏頭(碼頭)都不見了,那座老爺宮雖仍在原地,也修整得很光鮮,不是記憶中的樣子,一直是村中標志的高高刺桐樹也消失了。這不是故鄉,沒有鄉愁的故鄉,只能說是我原鄉所在地。
我的故鄉是欣欣向榮的農村,與魯迅那沒有一點活氣的荒村判若云泥。他的心是悲涼,我卻有幾分惆悵。我明白,我這是一肚子不合時宜!
今年初,我妹妹邀我再回故鄉看景星廟會活動,我說你回去,走遍全鄉里十個自然村,都給我拍一組村容村貌的相片。她答應了。
我在等待相片期間,腦子里蹦出杜甫的《述懷》來:“自寄一封書,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來,寸心亦何有。”真是情怯啊,既欲問消息,又畏消息來!
果然,十個我以前很熟悉的自然村,都成了陌生地,而且村村同貌,氣派十足新鄉村!
我心中充滿矛盾:既為鄉親過上近乎城市人有電有水龍(自來水),有洋樓小車的生活感到欣慰,也為故鄉不再有我熟悉的舊物而惆悵失落。
近鄉情怯,我幾乎是思鄉情怯,不敢與人提及故鄉,更別說再度回鄉看看。
這是一個心結,帶病態的心結,時不時會纏得我不安寧。
近日,這心結讓好友老關給解開了。他笑我聰明一世,糊涂一時,有什么好糾結的?近鄉情怯,是一種很美好很深沉的愛。懷舊是美,是鄉愁;喜新是美,是向往,是追求!
近鄉情怯,因為你愛得深沉,特別在乎他的一點一滴變與不變。如果你對故鄉毫不在乎,他的存與亡、興與衰都無所謂,你是不可能情怯的!
呵、呵呵,我的情怯,我的糾結,竟然是對故鄉愛得太深沉。老關老關,你這話醍醐灌頂,令我茅塞頓開!
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