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饒平縣大埕鎮紅花村通過“四個聚焦”——基層組織建設、產業發展、人居環境整治、基層社會治理,全力推動省級典型村培育工作,讓這片土地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逐步實現了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美好愿景。
走進紅花村,濃厚的黨建氛圍撲面而來。紅花村建立了“村到組、組到戶、戶到人”的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每一名黨員都是網格中的一顆螺絲釘,緊密相連,共同守護著這片土地。公共服務站、文體活動中心的建設與運行,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務。紅花村還巧妙地將“互聯網+”村級代辦與黨群服務中心高標準建設相融合,形成了多點連片的黨群服務基礎體系,將黨群服務中心的功能延伸到村民心坎上。
紅花村鎮委黨校分教點。
在黨員隊伍建設方面,紅花村注重培養與儲備年輕后備干部,鼓勵村干部參加學歷提升,為鄉村發展注入新鮮血液。而黨總支引領組建的黨員先鋒隊,則成為了村莊分片管理治理的中堅力量。通過建設鎮委黨校分教點,并搭配沃視通、云喇叭等智慧黨建系統平臺,紅花村有效打通了農村黨員學習教育的“最后一公里”,讓黨員們能夠隨時隨地接受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
紅花村內剩余200畝連片撂荒地整治效果圖。
產業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紅花村緊緊抓住產業發展的“牛鼻子”,強力推進村內剩余200畝連片撂荒地的整治工作。通過自愿復耕、統籌流轉、建設水利設施等一系列措施,并推廣水稻優種選育、無人機托管、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如今,這片曾經荒蕪的土地已經變成了大埕鎮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片,復耕復種率達到了100%。
紅花村還堅持鞏固“一村一品”成果,管理運作好榕碁種養合作社的特色農產品富硒產業。富硒紅蜜薯、富硒香米等高質量產品成為了紅花村的“金字招牌”,線上線下同步銷售的模式幫助農戶年增收5000-10000元,豐盈了村民的錢袋子。另外,紅花村積極配合鎮里推動農業綜合體產業項目,抓好鄉村振興車間項目建設,并謀劃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站,為村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注入了新的動力。
文體廣場公共休閑綠地。
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紅花村集中攻堅開展“三個三”整治工作,專門成立了3支黨員先鋒隊,同步開展村內整治。在清拆整的基礎上,紅花村因地制宜地打造了4處四小園,動員41戶農戶完成農房微改造。村里還在“四旁”“五邊”開展綠化美化工作,梓盛園庭院綠化示范點、文體廣場公共休閑綠地、1號公路綠化景觀路、鄉村振興景觀生態林等一批綠化美化項目的建成,讓紅花村變得更加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此外,紅花村完成了635戶農村廁所的改造提升工作,并配備了保潔員負責公廁的日常清潔。在宅基地管理方面,紅花村成立了村民事務理事會,制定了宅基地自愿有償退出機制、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等規章制度,為盤活農村閑置房屋資源奠定了良好基礎。
基層社會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為此,紅花村不斷完善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服務功能,讓居民醫保、養老保險等經辦服務都能在村里辦理。村里積極推行《村規民約》鄉村治理模式,將門前三包、違建、農房風貌管控等納入村規民約之中。在重大事項的決策實施過程中,紅花村始終堅持黨支部會議審議機制和“四議兩公開”的程序。此外,村里還積極開展村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等創建評審活動,帶動涌現出一批品德好、威信高、有情懷的鄉親群眾。
“快樂假期?文體飛揚”暑期公益大學堂——大埕鎮鼓樂培訓班。
在文化建設方面,紅花村有著獨特的見解。村里弦樂文化傳承者陳炳貴帶頭常態化開展潮樂演出活動,并將潮樂教育傳承引入了紅花小學。同時,“文體飛揚”暑期公益大學堂的引入,也讓孩子們在假期里有了更多的學習和娛樂選擇,以高質量潮樂文化推動鄉風文明新氣象。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動了鄉風文明建設。
通過“四個聚焦”,紅花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實現了從落后到先進的華麗轉身。未來,紅花村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發展為動力,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基礎,以基層社會治理為保障,努力打造更加宜居宜業的和美新鄉村。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丁玫
圖片|饒宣 供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