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萬工程”實施以來,饒平縣大埕鎮立足實際,高位謀劃,樹立產業發展是基礎的鮮明導向,發揮黨建引領能效,加快補齊經濟社會發展短板弱項,全面邁開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在藍色海洋經濟帶主戰場上找準定位,因地制宜發展“一鎮一業”,全力強基礎、強發展、強創新,不斷為推進饒平縣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近年來,大埕鎮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取締牛蛙養殖大棚,建成并投用大埕灣海岸線生態環境整治項目,養殖尾水收集等效果明顯,提升養殖業管理秩序和海濱環境質量。同時,該鎮還加強對海上違法違規吊養的整治,落實常態化巡查長效機制,有效加強海岸線上生態環境保護和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不斷優化海洋環境。
大埕鎮黨委書記湯梓鵬說道,大埕灣是《廣東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十五個美麗海灣之一,自然稟賦優異,很適合海水養殖。大埕鎮堅持規劃先行和規范建設,因地制宜推進鮑魚產業。一是強化要素保障。委托廣東省水產學會編制鮑魚產業發展規劃;推進試點養殖場備案工作,爭取上級支持,推進鮑魚產業有序發展;二是積極構建平臺。引導成立大埕鎮水產養殖協會,推動水產養殖走上規范化、規?;⒏哔|量發展道路。
堅持科技引領和創新發展,大埕鎮產業動能不斷激活。據了解,該鎮未來將從規范化提升、凝聚科研動能、融合產業互補等方面入手,全面構建現代化海洋牧場產業全鏈條,有效實現鮑魚生產與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協調發展,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步伐。
湯梓鵬介紹道,一是科技賦能,發揮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所等科研機構對口幫扶的資源優勢和一線專家的指導,備案設立省博士工作站,推動先進養殖技術、裝備研發和水產種業“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創新轉化;探索設立鮑魚產業科研中心,加強育苗養殖新品種、新模式的研發,強化科研成果轉化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二是創新增效,錯開養殖類別窗口期,利用鮑魚苗養殖空檔期嘗試陸基其他海水養殖,提高設施利用率達到增產增收。根據《廣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發展總體規劃》精神,該鎮將推行海陸聯動鮑魚全產業鏈養殖模式,打造筏架式鮑魚養殖、延繩式藻類養殖,開發海陸聯動生態循環模式,為鮑魚產業養殖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大埕鎮表示,將繼續堅持以頭號工程的力度推進實施“百千萬工程”,扎實抓好“旺鎮、興村、富民、綠美”等工作。全力推動水產專業鎮建設,建設鮑魚養殖專屬區,統籌推進鮑魚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與應用、三產深度融合、綠色高效發展。持續推進美麗圩鎮建設,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完善村規民約,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構建“一城一廊一海灣”饒平發展新格局貢獻大埕力量。
來源|饒平縣融媒體中心、饒平發布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