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第四批全國“文明鄉風建設”典型案例,潮州市湘橋區以“‘星級文明戶’創評 擦亮‘文明湘橋’品牌”案例入選。
近年來,湘橋區把“星級文明戶”創評與文明鄉風、移風易俗等工作有機結合,在全區廣泛開展“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同時,探索實行文明積分等管理機制,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貫穿于鄉風文明建設活動全過程,充分激發農民群眾的創建熱情和參與熱度,不斷鞏固創建成果,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增效,讓文明鄉風在湘橋遍地開花。
以“星”為榮?評優樹模立標桿
清晨,筆者來到橋東街道社光村,映入眼簾的是一幕幕宜居和美的畫面:全線平整的道路,規劃有序的泊車位,入口兩側干凈整潔的房前走廊,挨家挨戶掛著“星級文明戶”牌。在區級“五星級文明戶”蔡英聲家門前,蔡英聲一家三代各自提著掃帚和簸箕,將門前屋后的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并給門前和走廊處種植的綠植花草澆水。
文明生沃野,新風沁心田。近年來,湘橋區把“星級文明戶”創評與文明鄉風、移風易俗等工作有機結合,在全區廣泛開展以“愛國守法星、孝老愛親星、衛生環保星、致富發展星、和諧守信星”為主題的“星級文明戶”創評活動。
為推進創文創衛工作,社光村在管理實踐中總結經驗,制定了本村的“星級衛生文明戶”評比制度。該項制度明確將符合“掃干凈、擺整齊、種漂亮”要求的住戶定為四星級衛生文明戶,保持一年者,年底則獲評五星級衛生文明戶。同時,考核還將家風建設納入其中。
蔡英聲家達到“掃干凈、擺整齊、種漂亮”的標準,門前貼的牌匾升級至“五星衛生文明戶”,并因此被推薦參與湘橋區星級文明戶評選,獲表彰為區級“五星級文明戶”。“打掃衛生后,看起來就比較舒服。”蔡英聲說,家里老人和小孩在長期的堅持下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在空閑時都會自覺地打掃門前屋后。
在湘橋區,通過“星級文明戶”創評涵養新風正氣、引領村民爭做文明新風的積極倡導者和踐行者的案例還有不少。鳳新街道陳橋村居民陳楚卿亦是其中代表。“我們非常重視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生活習慣的培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更應該注重榜樣的力量,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這樣才能創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陳楚卿說。
日常生活中,陳楚卿一家人積極踐行移風易俗、新事新辦,樹立文明、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營造良好的家風。同時,積極參與衛生環境整治、愛國衛生運動等,并在和鄰里相處中總是互幫互助,相互關心,友好協商。“鄉風文明了,鄉村才會振興,國家才會富強。接下來我們會繼續為文明美麗的鄉村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動態監測 互學互鑒育鄉風
“小牌匾”彰顯“大文明”。自2019年開展創建工作以來,湘橋區共評出“星級文明戶”425戶,其中區級“星級文明戶”203戶(“五星級”40戶,“四星級”163戶)、“三星級文明戶”222戶,在全區營造了以“星”為榮、爭“星”創“星”的濃厚氛圍,文明在湘橋鄉村遍地生花。
而這離不開湘橋區大力推行的諸多舉措。一方面,湘橋區大力宣傳“知星”氛圍,線上線下層層動員宣傳創評活動意義。另一方面,精準“評星”嚴把關,制定印發《湘橋區開展“星級文明戶”創建活動實施方案》等文件,召開創評工作推進會,舉辦創建現場會等,確保“評星”工作有標準、不走樣。
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湘橋區通過組織開展“家風大講堂”“秋暉講堂”、舉辦贈書活動、舉行“賽家風”等文明實踐活動,激發農戶內生動力,鼓勵農戶向上向善、爭當“星級文明戶”,不斷提升群眾知曉度、參與率。
社光村將文明戶評比故事搬上舞臺,自編自導自演小品《光榮的故事》,演繹了村開展創評活動后村民行為的轉變、鄰里間共同參與創文的故事,營造濃厚的文明創建氛圍。
湘橋區還把“星級文明戶”創評工作與“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評選結合起來,為四星級、五星級文明戶授牌掛星。去年6月30日,湘橋區在鳳新街道陳橋村舉辦“星級文明戶”現場交流會暨“黨的聲音進萬家”文明實踐活動,以表彰先進、培樹鄉村典型的方式,充分發揮“星級文明戶”示范引領作用,提高“星級文明戶”的認可率、美譽度和影響力,引導廣大農村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進一步凝聚鄉風文明建設強大合力,在廣闊農村傳遞精神文明正能量。
如何進行常態化管理?湘橋區文明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星級文明戶”,湘橋區實行動態監測,通過建立檔案跟蹤、設置臺賬管理,定期記錄農戶日常表現和群眾反映,作為年度復查定“星”依據,同時建立健全準入退出機制,制定評選負面清單,每年年底各村按照標準嚴格審查,對不適合再定星者及時“摘星”“摘牌”,并給予教育指導和幫扶,確保“星級文明戶”動態管理,能上能下,讓評星不搞“終身制”,讓得“星”的有壓力、爭“星”的有盼頭。
延伸形式 文明實踐入腦入心
在全力推進“星級文明戶”創評工作擦亮“文明湘橋”品牌的基礎上,湘橋區還以美麗鄉村建設、鄉村移風易俗等為抓手,不斷推進鄉風文明建設。
其中,湘橋區積極探索實行文明積分等管理機制,將“星級文明戶”與文明積分評先相結合,開展文明積分兌換活動,充分激發農民群眾的創建熱情和參與熱度,不斷鞏固創建成果,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質增效。
吹風機、沐浴露、洗發水、洗潔精……在鳳新街道高厝塘村黨群服務中心的“積分超市”里,一些生活用品明碼標“價”,交易方式則是采用積分兌換。
此前,高厝塘村外來人口較多,村里亂丟垃圾、車輛亂停亂放等不文明行為屢見不鮮。為扭轉這一不文明現象,高厝塘村實施“積分制”,村民只要登錄小程序上傳相關活動照片獲得積分,就可以兌換獎品。
當然,獲取積分的方式有許多種,包括門前三包、參與志愿活動、參與創文創衛工作,甚至小孩在學校獲獎等都可以獲取積分。積分累積到一定數值,就能兌換生活用品。在高厝塘村“兩委”班子的努力推廣下,村民自治意識不斷增強,他們及時對身邊的不文明行為進行提醒制止,不僅讓高厝塘村的環境變得更加整潔美麗,村里的好人好事也變多了。
此外,湘橋區堅持把新時代文明實踐貫穿于鄉風文明建設活動全過程、融入鄉村振興各方面,不斷拓展資源整合路徑,深化文明實踐內涵,讓文明新風根植鄉間沃土。
橋東街道臥石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原本是一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的舊祠堂,因歷史原因,此前一度被閑置。在潮州市委宣傳部、湘橋區委宣傳部的支持指導下,臥石村將老祠堂修繕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經過精心改造,舊祠堂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成為周邊群眾最愛的去處之一。
鐵鋪鎮鋪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曾參加過“八六海戰”、榮立一等戰功的余成鎮繪聲繪色地向在場青少年學生講述“八六海戰”。為破除陳規陋習,鳳新街道大園村立足實際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并成立紅白理事會,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倡樹文明新風,促進社會風氣向上向善。
據悉,近年來,湘橋區厚植鄉風文明沃土,完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三級全覆蓋達標建設。同時,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全區設立村民理事會、鄉賢理事會等各類民間協會1188個,推動各村(社區)規范建立村規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一約四會”治理體系,鄉風建設水平有效提升。
來源|南方+、湘橋發布
編輯|翁純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