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和18日,潮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上線“潮州政風行風熱線”直播節目,與聽眾面對面,就加快“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探索打造智慧城市、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助力優化營商環境等有關問題接受廣大聽眾的咨詢和提問,現場解答聽眾提出的熱點問題。
市民在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記者 莊園 實習生 張衛堅 攝
群眾提問:聽說我市申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只要一天,是這樣嗎?
市政數局回復:您提到的“一天辦理”是我們的“市政公用服務設施外線工程建設項目簡易辦理”和“低壓(220伏/380伏)電力接入外線工程”兩種類型,這兩個類型是承諾制、備案免審批,辦理時限只需要一個工作日即可。
據了解,我市從2019年開始進行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改革成效明顯。去年以來,我市加大力度,緊扣“減、放、并、轉、調、諾”六大改革措施,把改革向縱深推進,著力組織各審批部門精減審批事項和條件,優化審批流程,取消不合理、不必要的審批事項和前置條件近30項;下放了19項,合并了6項,審批時間大幅縮短,切實提高審批效率;項目審批類型也從原來3個類型,經過七輪的項目細分改革,目前工建項目已有17種類型,涵蓋了低風險小型投資項目、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和外線工程等高頻項目類型,每個類型的審批流程最長不超過四個階段,企業辦理每個階段只需在一窗口一次性提交一張申請和一套材料,即可辦理該階段所有審批事項。
近期,為提升我市的營商環境,審批全面提速增效,項目審批時間將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壓減,政府投資類45天以內,社會投資類在30天以內,帶方案類小型低風險項目23天,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4天,市政公用服務設施外線工程5天,水電氣報裝接入3天,通過一系列的深化改革,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已為企業提供了個性化、定制化的高質量的審批服務。
群眾提問:我是在潮州工作的外地人。聽說現在可以在潮州辦理外地業務,請問有哪些地市的業務可以辦理?
市政數局回復:目前,我市已與省內9個地市(廣州、深圳、惠州、江門、清遠、揭陽、梅州、汕尾、汕頭)及周邊福建漳州簽訂了“跨域通辦”合作協議,可在潮州辦理異地辦理商事主體登記、社保關系查詢和轉移、養老金待遇資格認證、住房公積金等群眾關注度高、辦理量大的業務。您可到我市政務服務大廳和潮安區、饒平縣政務服務大廳“跨域通辦”專窗現場辦理業務,也可在廣東政務服務網潮州“跨域通辦”服務專區進行申報。若您是漳州的辦事群眾,還可在市政務服務大廳的漳州市便民服務自助一體機自助辦理業務。
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下,如何在減少人員流動、降低傳播風險的同時,讓企業群眾辦成事?隨著我市與福建省漳州市簽訂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互換自助一體機,潮漳兩地的企業和群眾辦事實現“跨域辦”“指尖辦”,政務服務的便利程度顯著提升。
近年來,我市在摸清“跨省通辦、省內通辦”需求的基礎上先試先行,積極探索與惠州、揭陽、梅州、汕尾和汕頭等省內多個城市及福建漳州、湖北枝江結對通辦,為異地群眾搭建“便利橋”,實行“收受分離、異地可辦”的服務模式,實現“一地認證、全網通辦”,讓外來工辦事“零距離”“零障礙”。
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務服務大廳在粵東地區率先引進“政務曉屋”智慧政務服務新模式,可為群眾提供在線便捷的“面對面”政務服務以及貼心的“手把手”全程指導,實現自助辦理和窗口辦理有機結合。當前,通過“政務曉屋”可辦的事項已超過8000多項,涉及區域包括北京、山東、廣東、湖南、湖北、浙江、海南、貴州等省市。
群眾提問:請問周末政務大廳有提供服務嗎?
市政數局回復:市政務服務大廳有提供周六預約延時服務(法定節假日除外),市政務服務大廳實行周六預約服務,不辦理現場取號,周六窗口服務時間為上午9:00-11:30,下午2:30-4:30。您可通過以下的預約方式提前預約:“潮州市政務服務大廳”微信服務號——辦事大廳——預約服務——選取你要辦理業務所在的政務大廳——選取辦理事項、“i潮州”APP、廣東政務服務網。
“預約時采用實名制,預約人要如實填寫相關預約信息,否則預約無效。”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周一到周五申請人須前一天24:00前進行業務預約;周六預約服務,于每周五下午5:00前提前進行預約,不辦理現場取號。
取消預約應于預約辦理日期的前一天24:00前通過預約服務——預約查詢欄目自行取消。同一個月內取消預約三次,當月不能預約。預約后不到現場辦理業務的,累計三次將納入“失信名單”,一年內不得申請預約。
此外,每個預約號僅限辦理一個同一企業(個人)已預約的業務。一個企業(個人)一天只能預約2次。預約服務范圍涵蓋全市各政務服務大廳所有進駐的政務服務事項,預約成功后在預約的時間段前往預約的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即可。
群眾提問:在公共場所掃公共場所碼,個人信息會不會泄露?家里老人沒有帶手機出門,請問如何掃“場所碼”?
市政數局回復:在公共場所掃公共場所碼不會泄露個人信息。“場所碼”是政府部門依托于“粵康碼”開發建設的專屬功能,符合國家健康碼標準建設規范。從法律層面,場所碼涉及的所有個人信息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將相關信息用于疫情防控之外的任何用途。從權限層面,公共場所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僅能查驗粵康碼狀態,無權查看掃碼人員的個人隱私信息。從技術層面,所有采集的個人信息均在基于國家電子政務外網的政務服務平臺上存儲、使用,互聯網上不留存,微信、支付寶等端無法看到。因此,市民朋友掃場所碼無需擔心泄露個人信息。
如果老人家沒有攜帶手機,可以有以下幾種方式:第一種方式,同行人代為出示粵康碼;第二種方式,出示紙質粵康碼;第三種方式,由老人授權工作人員助查粵康碼。
在全市范圍內全面推廣粵康碼公共場所碼,是高效精準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提高疫情防控工作效率的具體舉措。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場所碼”有四個功能,簡化操作流程,不用反復亮碼,微信掃碼實現快速通行,方便群眾出行;對出入人員自動化登記,及時限制紅、黃碼人員進場,方便場所管理;通過確診病例或風險人員的掃碼記錄,第一時間開展精準排查,方便源頭追溯;減少紙質登記的個人信息泄露風險,方便保護信息。“市民掃描‘場所碼’以后,不必重復出示健康碼,同時可按照場所需要,點擊掃碼頁面下方的防疫行程卡,出示行程卡。此外,‘場所碼’系統配備嚴密的數據安全保護措施,并嚴格限制查詢權限,不會泄露個人信息。”
對老年人等不便使用智能手機的特殊群體,如果老人與家人、朋友共同出行,同行人可在粵康碼首頁使用“添加成員管理”功能獲取其粵康碼,并代為出示,公共場所檢測員可使用粵康碼公共場所管理工具掃碼獲取其最新的粵康碼狀態;還可由老人家里人登錄粵康碼,在粵康碼首頁使用“添加成員管理”功能獲取老人粵康碼,打印紙質粵康碼供老人攜帶使用。此外,粵康碼系統提供“老幼粵康碼助查詢”功能,經老人授權后,工作人員可使用本人手機填寫其居民身份證號碼和姓名幫助查詢其粵康碼,亮碼10秒后自動關閉。
參加“潮州政風行風熱線”上線,在市政數局與群眾之間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梁。市政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直播節目進一步增強了群眾對市政數局的認識和了解,更好地促進了政風行風建設,提高“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水平。作為政府工作部門,該局將以“潮州政風行風熱線”上線為契機,繼續加強與人民群眾的聯系,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加強和完善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的建設,努力提高政務服務水平,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優質的政務服務。
作者|潮州日報記者 丁玫
編輯|蔡泳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