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9日、16日,市發展和改革局兩次上線“潮州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直播間,傾聽群眾意見或建議,為群眾提供咨詢服務,解決廣大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
本報記者選了一些市民群眾比較關注的熱點話題,采訪了市發展和改革局。
群眾提問:目前韓江上幾座橋在節假日或上下班時間交通相對擁擠,是否有計劃建設新的橋梁以緩解交通壓力?
市發展和改革局回答:我市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高度重視,為有效解決我市車輛通過大橋進出市區的問題,先后建設韓江大橋、金山大橋、潮州大橋等,方便群眾通行。目前,外地貨車通過金山大橋穿越城區北片市交通主干道過境,增大北片城區交通壓力。為進一步緩解交通壓力,自2019年我市在金山大橋北面韓江上游正式開工建設省道S232線市區段改線外環大橋工程。外環大橋接外環北路,跨越韓江,連接省道S231線和意東三路交叉處。目前工程正在有序推進中,預計于2023年底建成。
去年底,在新洋路和楓春路交界路口處的圍擋內,施工人員正在開展前期地質鉆探工作,為粵東城際鐵路建設做準備。潮州日報記者 詹嘉鵬 吳育杭 攝
大橋建成將有效緩解外地貨車穿越城區增加北片市交通主干道過境交通壓力,對實現潮州城市擴容提質,構建“一軸兩帶”區域發展格局,加快韓東新城和鳳泉湖高新區發展,縮短潮州北部區域與舊城通行時間,意義重大。基礎設施的完善、市域環境的提升都有利于優化城市營商環境,進一步吸引更多投資者入駐。
優化營商環境是推動潮州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是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舉措,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要求。關于優化營商環境,市發改局做了哪些工作呢?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有關要求和上級部門的指導意見,市發改局今年來的工作重點是在五個方面下功夫:一是組織開展營商環境迎評工作,以評促建、以評促優,發揮營商環境評價“指揮棒”和“風向標”作用;二是印發《潮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工作任務量化清單(2021年版)》,為我市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提供具體的“路線圖”和“責任書”;三是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問效,圍繞土地要素供給保障、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稅務營商環境、涉企政策等多個實踐探索內容開展專題調研工作。并加大宣傳推介營商環境力度,提高政策知曉度和應用度。四是學習借鑒先進經驗,起草制訂《關于建設工程招標投標改革的若干規定(試行)》,推行建設工程項目招標投標“評定分離”改革,加快推進我市建設工程領域招標投標工作的營商環境建設,推動形成“爭優創優”的市場生態。五是優化工程項目審批流程,加快推進企業投資項目網上全流程辦理,實現業務辦理 “零跑動”;優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管理方式,探索對涉民生小型項目實施賦碼管理,研究解決居民電梯加裝難問題。目前,我市已全面實現了企業投資項目和政府投資項目全部事項線上審批全覆蓋,審批時限縮短近一半,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明顯提高。
接下來,市發改局將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做好營商環境評價工作及復制推廣營商環境經驗成果,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為在更高起點打造沿海經濟帶上的特色精品城市、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美麗提供堅強基礎支撐和強大動力。
群眾提問:管道天然氣有時每立方米3塊多,有時顯示4塊多,是不同公司價格不一樣嗎?
市發展和改革局回答:關于氣價的問題,我們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居民的,一個是非居民的。按照現行價格管理政策,進入由城鎮管網供氣的所有價格,政府有進行管制。現行的居民氣價,“管住中間,放開兩頭”按照進氣價再順加一點供氣的費用制定價格。為確保居民氣價的平穩,調價期不低于三個月。因此,如果上游氣價變動較大,連續三個月達到一定條件,發改部門會主動進行價格調整,所以居民氣價是不斷變化的。現行的居民氣價是自2021年9月1日起,執行的4.26元。對于工業氣就沒有三個月的調整期。
去年以來,受上游氣源影響,工業用氣價格波動較大。那么我市采取了哪些措施以穩定氣價呢?首先我市積極推動氣源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多路氣源互補格局。目前在建有華瀛LNG接收站、華豐LNG儲配站、西氣東輸三線閩粵支干線登塘分輸站及粵東LNG項目一期配套管線浮洋分輸站等4個項目。其次是推進天然氣接收儲配設施建設,包括潮州華瀛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項目、潮州閩粵經濟合作區LNG儲配站項目。再者是推動城鎮燃氣“一張網”建設,目前市城區基本實現成網供氣。此外,在推進大用戶直供政策落地的同時,我市還推動供氣企業通過與用氣方和上游聯動方式,走長協進氣模式,維護氣價穩定。
群眾提問:居民用電申請,“一戶多人口”政策要什么條件,要怎么申請?
市發展和改革局回答:按照相關通知規定,在同一地址共同居住生活的居民,如果累計人數滿5人及以上的一戶一表居民用戶都可以申請辦理這個政策。“一戶”:我們居民用戶以住室為單位,一個房產證明對應的住室就是一戶,如果沒有房產證明的,就以供電企業為我們居民用戶安裝電表作為一個單位。同一地址共同居住生活的居民數量以居民戶口簿、廣東省居住證、港澳居民居住證、臺灣居民居住證等作為認定依據。申請的時候,也需要提交這些相關證明材料。需要注意的是,一個有效的身份證只能在一個用電地址享受“一戶多人口”的政策,不能在多個用電地址重復享受。居民用戶可以通過“南網在線”APP就可以進行申報,上面有相關的步驟操作。
用電和我們的生活、工作、生產息息相關。去年夏季我市經歷了用電的緊張形勢,但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和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市采取多種措施最大努力保障了電力供應。接下來,我市將密切關注全市用電動態,加強監測分析;督促各發電企業履行保供電主體責任,確保發電機組正常出力發電,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用電需求;按照“保民生、保公用、保重點”的有序用電原則,確保居民、農業、重要公用事業和公益性服務等單位用電,積極保障工業企業穩定用電,依法依規控制高耗能行業無序用電,最大限度降低有序用電對經濟社會的影響。
此外,我市也將落實各縣區安全生產的屬地管理責任和各電力企業的主體責任,做好電力運行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堅決防范出現大面積停電事故。落實發電企業加強重大危險源管理,深入開展隱患排查,并加強對重點地區、關鍵環節、重要電力設施的風險隱患排查,堅決杜絕發生安全生產事故,確保用電安全。市發展和改革局在此呼吁,各企業和公共機構、廣大的市民要節約能源,節約用電,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的電力供應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群眾提問:我看到潮州新能源汽車越來越多了,我想投建公用的充電樁,是不是由市發展和改革局進行審批的?
市發展和改革局回答:只要和電力部門做好銜接,接入“粵易充”就可以。充電樁工程完工后,需要申請第三方進行驗收,然后報發展改革部門備案即可以了。按照規定,如果符合要求,是對外營業,可以申請補助,如果不是就按照規范進行驗收、投入使用就可以。
綠色、低碳、環保,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以其獨特優勢,逐漸進入大眾視野。但新能源汽車要加快發展,繞不開解決充電問題。記者走訪中發現,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有部分外地游客自駕新能源汽車來到潮州后,有的發現在城區找不到充電樁,有的找不到清晰標識指引,充電不方便成了新能源車主用車時的一大痛點。“旅游景區客流量大,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應該加快,讓群眾出行更便捷。”到潮州自駕游的游客張先生如是說。
記者從了解到,針對此情況,市發展和改革局已起草我市充電樁專項規劃,對全市特別是市城區開展充電設施布點規劃工作。目前規劃初稿已形成,接下來將進行意見征求和論證,總體上規劃編制工作正在穩步有序推進中。
“參加‘政風行風熱線’節目,積極宣傳發展改革工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介紹我市發改系統工作開展情況和政風行風建設情況,是密切政群關系,及時傾聽群眾呼聲,推進我市發改系統政風行風建設更有效開展的舉措。”市發展和改革局表示,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替百姓說話、為政府分憂、樹部門形象,服務發展大局”為宗旨,對節目中群眾反映的問題,將按務實、高效、依法辦事原則處理,不斷促進我市發改系統依法行政,提高辦事效率和管理服務水平。
作者|潮州日報記者 吳冰 丁玫
編輯|蔡泳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