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人才移動教室” 第十八站:開啟茶文化溯源之旅
11月17日,由市文廣旅體局指導、市潮州文化研究中心主辦的“習工夫茶藝 享極致美學——‘非遺人才移動教室’”第十八站走進“潮州工夫茶藝”代表性傳承人工作室。一群熱愛茶文化的學員與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齊聚一堂,開啟一場茶文化溯源之旅。

“潮州工夫茶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葉青青為學員作專題授課。
活動邀請“潮州工夫茶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葉青青作專題授課。從陸羽《茶經》的烹茶理念到清代《夢廠雜著·卷十·潮嘉風月·工夫茶》中把“工夫茶”作為一種品茶程式與潮汕地區聯結,再到翁輝東《潮州茶經·工夫茶》的系統梳理;從民國文獻對“一壺四杯”的形制描述到潮汕“客來敬茶”的民俗傳統,再到“工夫”二字背后的細致考究……葉青青以文獻記載為依據,將潮州茶文化的歷史源流與文化脈絡娓娓道來。

學員練習“二十一式”沖泡技法。
隨后的實操環節,學員在葉青青的指導下練習“二十一式”沖泡技法,領悟潮州工夫茶“和、敬、精、樂”的精神內涵。
值得一提的是,學員當中除了本地茶文化愛好者,還有不少遠道而來的茶文化追隨者。來自廈門的廖女士從事茶文化培訓近十年,她坦言,此前對潮州工夫茶存在“有香無韻”的刻板印象,此次專程參訓,正是為了打破認知局限。“課程讓我掌握了實操技巧,真正理解了‘工夫’的深層含義”。她表示將與更多人分享潮州工夫茶的獨特魅力。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婕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