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市博物館(市粵東考古中心)獲悉,由市博物館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策劃、省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支持的“宋‘潮’瓷話——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展”自5月18日開展以來,累計吸引超15萬人次市民、游客打卡,成為今年我市文博領域的熱門文化盛事。

“宋‘潮’瓷話——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展”自開展以來廣受關注與好評。(市博物館 供)
據了解,此次展覽是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的首次集中亮相,130余件考古發掘文物標本中,既有2022年至2024年最新發掘的53件“新鮮”文物,也包含70余件1980年考古發掘的珍貴遺存,絕大多數為首次面向公眾亮相。展覽以“釉色重光”“手鏟問瓷”“百窯肇興”“千器萬象”“窯系共輝”“瓷通遠洋”六大單元為脈絡,不僅全景式梳理了筆架山潮州窯70余年的考古歷程,更通過實物、圖文與場景結合,生動還原潮州窯精湛的制瓷工藝,以及其在宋代海上絲綢之路上作為“瓷路明珠”的重要地位,讓觀眾直觀感受宋代潮州“百窯林立、瓷通天下”的繁榮景象。
據介紹,展覽計劃于10月20日起正式閉展。為讓更多人感受考古成果的魅力,3D云展覽將于近日上線,市民游客只需指尖輕觸,就能突破時空限制“云游”展廳。同時,該展覽已成功入選“廣東省流動博物館2026年展覽項目”,明年將以實物展形式走進省內基層博物館,實現文化資源共享。市博物館還將其納入“行走的文博”移動展覽項目,后續將走進校園、社區、企業,讓潮州窯文化“走出去”,觸達更多群體。

“此次展覽雖已閉幕,但筆架山潮州窯遺址的考古工作仍在繼續。”市博物館(市粵東考古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持續依托筆架山潮州窯遺址等重要文化遺產,推動考古成果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傳下去”。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