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視察潮州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凝聚海內外潮人同心奮進的磅礴力量,進一步挖掘潮州優秀文化中蘊藏的智慧與價值,傳承弘揚家國情懷、團結奮斗、誠實守信、開拓創新、清正廉潔等潮州文化特質,增強文化自信,激活文化力量,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潮州實踐賦能添彩,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市社科聯與本報聯合開設“潮州文化大家談”專欄,并面向全社會開展主題征文活動。今日起,本專欄將陸續刊發優秀征文,與讀者共同探討潮州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意義。敬請關注。

從潮州先賢的廉潔操守
看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

廉潔文化,是政治文明的內在要求,也是社會風氣的重要導向。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黨風廉政建設,中央八項規定作為“鐵規矩、硬杠杠”,深刻地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生態和社會風貌。然而,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在此過程中,除了依靠制度的剛性約束,更需要文化的柔性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的豐富廉潔思想,正是我們構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長效機制的文化基石。
潮州,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其文化血脈中流淌著崇文重教、忠孝節義、清正廉明的基因。深入挖掘并闡釋陳堯佐、唐伯元等本土先賢的廉潔故事,不僅是對地方文化遺產的傳承,更是以古鑒今,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培育新時代廉潔文化提供一份獨具特色的“潮州智慧”。

一、潮州先賢的廉潔風范

在潮州歷史上,以清節著稱的官員不乏其人。其中,陳堯佐與唐伯元的事跡尤為突出,他們分別從“為民務實”與“清心節欲”兩個維度,詮釋了廉潔從政的深刻內涵。
(一)陳堯佐:勤政為民,務實清廉
陳堯佐,北宋名臣,曾在潮州任通判。他在潮雖時間不長,卻政績斐然,深得民心。其廉潔主要體現在“為民”與“務實”上。
一是心系蒼生,解民倒懸——“戮鱷魚”的務實精神。韓江古稱“惡溪”,其時鱷魚為患,嚴重威脅百姓生命財產安全。陳堯佐到任后,并未效仿韓愈作文“祭鱷”的浪漫主義做法,而是采取了極其務實的態度。他派人捕捉鱷魚,并“鳴鼓戮之于市”,公開處置,以安民心。這一舉動,展現了他不尚空談、講求實效的務實作風。這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求真務實”、“真抓實干”的要求高度契合。它啟示我們,廉潔不僅是“不貪不占”,更是要“有所作為”,敢于擔當,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本質就是不務實,陳堯佐的“戮鱷”行為,正是對形式主義最有力的批判。
二是興修水利,惠澤千秋——“韓江”之名的由來。陳堯佐在潮州期間,高度重視水利建設,主持修筑了著名的“梅溪堤”(后稱“韓堤”),有效抵御水患,保障了農業生產和人民生命安全。后人感念其功德,將惡溪改名為“韓江”。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政績,是其勤政愛民、廉潔奉公的最好證明。他的廉潔,融于造福一方的具體行動中。這正對應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密切聯系群眾”、“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的核心要義。新時代的黨員干部,就應當像陳堯佐那樣,將廉潔自律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動力,創造出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二)唐伯元:清心寡欲,剛正不阿
唐伯元,明代理學名臣,潮州府澄海縣人,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他被譽為“嶺南清吏”,其廉潔更側重于個人品德的“清”與“節”。
首先是體現在身居要職,一塵不染——“天下第一清官”的聲譽。唐伯元掌管官員選拔大權,卻始終堅守節操,以“清白”自持。據載,他“敝衣蔬食,一如寒士”,家中清貧,甚至需要家人從事紡織以補貼家用。他去世后,囊空如洗,靠同僚捐助才得以歸葬故里。這種“甘守清貧、一塵不染”的操守,正是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所要倡導的價值觀。它直擊“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的要害。在物質極大豐富的今天,唐伯元的故事警示我們,黨員干部必須時刻保持清醒頭腦,抵制糖衣炮彈的進攻,培養積極健康的生活情趣,力戒奢靡,永葆艱苦奮斗的政治本色。
其次是堅守原則,不徇私情——“吏部清風”的典范。唐伯元在吏部任職期間,堅持唯才是舉,不阿權貴,不開后門。他秉公辦事,使得“請托者皆不得逞”,在京城留下了“吏部清風”的美名。這種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精神,是廉潔從政的脊梁。它深刻詮釋了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堅持原則、恪守規矩”的內涵。在人情社會,如何正確處理公與私、情與法的關系,是每個干部面臨的考驗。唐伯元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廉潔,就意味著要敢于向不正之風說“不”,要守住權力的邊界,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二、傳統智慧與新時代廉潔文化的耦合

陳堯佐與唐伯元的故事,一個側重于“行”之務實,一個側重于“心”之清凈,共同構成了潮州廉潔文化的一體兩面。它們與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及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存在著深刻的耦合關系。
1.從“為民務實”到“以人民為中心”。陳堯佐的務實精神,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民本”。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核心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其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二者在價值旨歸上完全一致。潮州先賢的“民本”思想,為新時代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權力觀提供了歷史鏡鑒。
2.從“清心節欲”到“加強黨性修養”。唐伯元的清廉自守,源于其深厚的理學修養和內在的道德自律。這啟示我們,廉潔文化的建設,外靠制度約束,內靠信念支撐。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不僅是行為規范,更是一種價值導向,它要求黨員干部不斷加強黨性修養,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從唐伯元等先賢身上汲取“慎獨、慎初、慎微”的修養智慧,對于培育“不想腐”的自覺至關重要。
3.從“潮州家風”到“涵養清廉家風”。潮州文化極其重視家風家教,唐伯元等人的廉潔品行,與其良好的家風傳承密不可分。這與中央八項規定精神中嚴格約束黨員干部配偶、子女及身邊工作人員的要求不謀而合。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將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倡導廉潔修身、廉潔齊家。挖掘和弘揚潮州優秀家規家訓,如強調“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能夠為黨員干部凈化“生活圈”、“社交圈”提供豐富的文化資源。

三、潮州先賢的成功實踐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提供潮州智慧

潮州先賢的廉潔故事,并非塵封的歷史,而是可以活化利用的寶貴資源。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汲取智慧:
1.強化務實擔當,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要學習陳堯佐“戮鱷”的實干精神,鼓勵黨員干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聚焦實際問題,拿出硬招實招。評價工作要看實效、聽民聲,堅決反對“走過場”、“做虛功”等形式主義,讓務實清廉成為干部的鮮明標簽。
2.崇尚勤儉節約,抵制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要弘揚唐伯元“甘守清貧”的節操,將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在公務接待、會議活動等方面嚴格執行標準,引導社會風氣向簡樸、健康轉變,讓奢靡享樂無處遁形。
3.堅守原則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傳承唐伯元“吏部清風”的錚錚鐵骨,教育引導干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嚴格執行黨的各項制度,在選人用人、項目審批等關鍵環節,堅持原則、敢于斗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4.注重文化浸潤,營造崇廉尚潔的社會氛圍。要將陳堯佐、唐伯元等先賢的事跡編入地方教材、融入廉政教育基地、通過文藝作品進行傳播。讓廉潔文化從文件走向文化,從會場走向廣場,深入人心,形成“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廣泛社會共識。
(作者系潮州市政協原副主席、市關工委主任)
文字 | 陳耿之
編輯 | 翁純
審核 | 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