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潮州視察時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強調“要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積極培養傳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近年來,潮州文化傳承與發展成績亮眼,潮州市博物館館長余小潔近日向記者分享其作為新時代文博人推動潮州文化煥新的實踐與思考。

回音幽遠——館藏明清繪畫精品展。(受訪者供圖)

文物博覽數字墻。(受訪者供圖)。
在博物館工作一年多來,余小潔帶領團隊以“讓文物活起來、讓文化傳下去”為目標,在展覽創新與數字化建設上持續發力。團隊立足館藏資源策劃多元展覽,優化常設展動線布局并試行策展人制度,推出“回音幽遠——館藏明清繪畫精品展”“宋‘潮’瓷話——筆架山潮州窯遺址考古成果展”等精品臨展;同步提升“文物博覽數字墻”、全面打造3D云展廳、開發“AI+多語種智慧講解”小程序,打破時空限制實現“云游博物館”。品牌活動更形成“季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的節奏,《潮博文物說》短視頻在多平臺同步播出。這些努力讓市博物館影響力顯著提升,今年一季度首次躋身全國熱門百強博物館榜單,兩大展覽入選全國新展特展推介榜單。

涵碧樓加固修繕工程。(受訪者供圖)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活化利用項目”成功入選“廣東省2024年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受訪者供圖)
文物保護是文博工作的根基。余小潔團隊有序推進重點工程:涵碧樓加固修繕工程完成主體結構加固,進入展陳改造關鍵階段;筆架山潮州窯考古遺址公園活化利用項目入選“廣東省2024年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今年還聯合省考古院整理出土文物、啟動新發掘。此外,團隊承擔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市級審核工作,2025年初啟動博物館館藏3.7萬件(套)藏品建檔工作,為每一件文物建立專屬“身份檔案”。

博物小課堂“巧手剪春”文化體驗活動。(受訪者供圖)
談及非遺保護與傳承,余小潔表示,市博物館將非遺融入日常工作,讓文化瑰寶觸手可及。市博物館依托潮州木雕與潮繡展廳,以明代“府樓猴”、清代“大神龕”等珍品直觀呈現非遺魅力;團隊通過節日聯動、常態課堂、專項培訓,開展趣味拓印、剪紙等互動活動,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現場授課展演,以“可感可觸可參與”的形式,拉近觀眾與非遺距離。

“大開研界,走進考古課堂”品牌活動。(受訪者供圖)
在文旅融合領域,市博物館探索出特色路徑。余小潔介紹,一方面,建立館校合作共建基地,打造“尋根守真——博物館里的‘大思政課’”“大開研界,走進考古課堂”等品牌,依托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實施“邊發掘、邊保護、邊建設、邊展示”活化利用模式;另一方面,文創主題空間于今年國慶正式落地,進一步拓展“以文促產”渠道。截至今年8月,市博物館入館人數已超去年全年接待量,為潮州文旅注入新動能。
對于未來的發展方向,余小潔規劃清晰,她表示,市博物館將全力推進筆架山潮州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深挖潮州窯歷史文化。在展覽領域,將實施“精品化”工程,策劃更多有特色、有深度的專題展。在宣教服務上擴大范圍,重點推進館校、館企合作,逐步構建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教育體系。藏品保護利用方面,將繼續推動館藏珍貴文物走出庫房,走向公眾,同步推進藏品數字化保護,升級“線上數字博物館”,并依托館藏資源開發一系列有趣有料的特色文創產品。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燁凰
編輯|蔡楊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