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力量,何以璀璨潮州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潮州憑借“睛彩·府樓猴”文旅系列活動,在古城掀起一陣文化狂歡。此次活動以“非遺+演藝+沉浸式體驗”為核心,吸引無數市民游客駐足,成為潮州在文旅融合探索路上的一次重要突破。

今年雙節期間,“潮味”十足的文旅活動精彩紛呈。
這場文化盛宴,交出一份鼓舞人心的成績單:假期外地來潮人數高達341.79萬人次;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牌坊街人流量達到114.32萬人次;廣濟橋景區單日接待游客最高達1.9萬人次,創歷史新高。據統計,潮州旅游人次與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8.4%和18.7%。亮眼的表現,讓潮州成功入選國內知名旅游平臺“2025中國50古城古鎮目的地”榜單,并位列第16位。作為“文化網紅”,潮州正展現出“四季沒有淡季”的“長紅”魅力。

“雙節”假期潮州古城人氣旺盛,各地游客紛紛前來觀光打卡。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潮州視察,指出“潮州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是嶺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并殷殷囑托“要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延續城市文脈,使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
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近年來,潮州牢記殷殷囑托,將總書記的重要指示作為城市發展的核心邏輯,全力做好文物保護、非遺傳承與文旅融合。


保護有力合理利用
高質量推動文物修繕活化

文化脈動在城市肌理中清晰可感。把非遺穿在身上,究竟有多美?古城T臺“繡”,走起!


今年國慶前夕,“潮涌韓江·東方霓裳映古韻”非遺時尚之夜精彩上演。
今年國慶前夕,潮州古城鎮海樓燈火璀璨,一場以“潮涌韓江·東方霓裳映古韻”為主題的非遺時尚之夜大型公開秀在此上演。15位環球華裔小姐歷屆冠軍齊聚,用時尚秀場串聯潮繡、潮劇等多項極具潮州特色非遺,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千年古韻遇現代潮流”的文化盛宴,感受山水宋城千年神韻。
近年來,位于古城的鎮海樓迎來蛻變,成為文化新地標。作為潮州古城提升行動計劃的重點項目,鎮海樓在2022年底完成復建后,成為市民游客的“新打卡點”。它是破解潮州古城“南熱北冷”現象、重塑潮州古城文旅新格局的重要引擎。

鎮海樓的“重生”,是潮州文旅新業態的生動縮影。圖為鎮海樓前精彩的舞龍表演吸引群眾圍觀。
“鎮海樓不僅僅是一座歷史建筑的復原,更是古城空間格局拓展的重要支點。”項目負責人表示,隨著續建工程的推進,這里將全面提升旅游集散功能和商業消費業態,為古城北部夜經濟注入強勁動力。
這是潮州堅持賡續文脈的生動縮影。行走潮州大地,文物古跡觸目皆是,這里曾是“一府管九縣”的粵東府治所在,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堪稱一座巨大的“文物博物館”。而古城歷經千年,文物修繕是不可避免的主題。

筆架山潮州窯遺址。
在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市粵東考古中心考古學專業人才鄭佩娜輕輕刷去Y10號窯爐表面的塵土,露出一段保存完好的宋代窯壁。
令人驚喜的是,這道發掘現場并未完全封閉,而是通過特制的觀景廊道向公眾開放。“我們堅持‘邊發掘、邊保護、邊建設、邊展示’,讓考古不再是‘關起門來做研究’,此外還推進筆架山潮州窯遺址公園建設,目前已完成筆架山潮州窯遺址環境整治工程(一期)和Y10號窯址本體加固方案編制。”鄭佩娜介紹,這一創新模式,讓筆架山潮州窯遺址成功入選2024年度廣東省文物古跡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將厚重的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旅融合發展優勢,潮州一直在行動。
——夯實文物工作基礎,修訂《潮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出臺《潮州市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條例》,通過地方立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推進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已復查三普不可移動文物1345處、復查率為100%;新發現文物234處。2020年以來,實施文物修繕工程28處,已經完成修繕15處;新增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2處,新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7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全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成立潮州市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委員會,掛牌成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中心,組建古城研究與文化遺產保護智庫,梳理古城區101處共143個不可移動文物點情況,繪制不可移動文物分布圖,啟動潮州開元寺珍藏乾隆版《大藏經》系統性搶救修復工程,修復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累計修復經卷82冊,共計1698紙、8623面,為后續全面修復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與操作范式。
——打造“博物館之城”。近年來,各縣區實現國有博物館全覆蓋、非國有博物館數量穩步增長。2020年以來,新增備案博物館8家、“博物館之城”系列館36家。潮州市博物館先后完成“館藏木雕展”“館藏潮繡展”、潮州紅色革命史展等多個大型精品展覽,吸引眾多的市民游客前來參觀,成為傳播潮州文化的前沿陣地。

彰顯特色延續文脈
高標準推動非遺保護傳承

潮腔悠揚起雅調,梨園新苗綻芳華。
今年5月,《南國鮮花新苗——黃學嫩潮腔曲韻專輯》發布會暨專場匯報演出在市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舉行。演出中,黃學嫩優雅登場,為觀眾帶來《人間幸福有萬千》《大雅潮州》等曲目表演。鄭健英、王少瑜等潮劇名家傾力助陣,演繹了《盼相逢》《共匡漢室日月長》等經典曲目,彰顯潮劇界傳承有序、代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這場專輯發布會暨專場匯報演出,不僅是對黃學嫩個人藝術生涯的總結,也是對潮劇文化傳承與發展的有力推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劇代表性傳承人、一級演員方展榮表示,希望新一代的潮劇演員堅守對潮劇藝術的初心,在傳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讓潮劇藝術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推動下,市潮劇傳承保護中心高度重視潮劇青年人才的培養,通過開設潮劇專業班、收徒拜師、‘傳幫帶’、劇目傳承、演藝大賽、聯動兄弟院團交流等方式,為年輕演員提供系統全面的訓練機會。”市潮劇傳承保護中心副主任、市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許佳娜說。

廣濟橋上,“非遺集市”吸引游客體驗。
曾因商貿繁榮而形成清代的“一里長橋一里市”景觀的廣濟橋橋市,在數百年后的今天以“非遺集市”的方式重現。廣濟橋上,1998年出生的潮州木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郭奕輝左手持刻刀、右手敲木槌,在方寸之間演繹木雕絕活。在郭奕輝看來,最大的收獲就是能讓更多外來游客了解潮州木雕,近距離感受潮州工藝美術的魅力。
“我們常態化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在各大景點進行技藝展演,通過靜態展陳和活態傳承,為廣大市民游客打開一扇了解潮州文化的窗口。”市古城文物保護管理中心文物保護二科科長黃德凱說。

博物館非遺展品吸引游客駐足欣賞。
千年古城,非遺璀璨。2020年以來,潮州非遺名錄體系持續擴容升級:新增市級項目33項、省級9項、國家級2項;新增市級傳承人83人、省級7人、國家級9人。這份成績單,印證了潮州非遺的旺盛生命力。
傳承的關鍵在于人。2020年以來,潮州圍繞潮繡、陶瓷、木雕、潮劇、工夫茶、潮州菜等核心項目,組織約1200場非遺公益培訓,讓深藏的技藝飛入尋常百姓家。非遺進校園更是蔚然成風,從百師園榮獲廣東省“非遺少年學”優秀傳承單位,到龍閣小學成為“廣東省中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文化的種子在年輕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在潮州盛大舉行。
走向世界大舞臺,潮州魅力驚艷“四海賓朋”。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廣東主會場活動花落潮州,一場以“嶺南千年文脈·非遺煥新煥彩”為主題的盛宴在此上演。全省21個地級市及韓國交流團的超百種非遺項目齊聚一堂,向海內外全方位展示廣東文化遺產保護的豐碩成果,總傳播覆蓋量超5000萬人次,讓潮州非遺在世界的聚光燈下華彩綻放。
潮州的腳步并未止于國內。赴法國巴黎舉辦“法國的潮州人”展覽暨潮州文化海外行,在塞納河畔舉辦“美食如潮 四海共享”美食品鑒會;積極參與澳門國際美食之都嘉年華……潮州文化以自信的姿態,在國際舞臺上講述著動人的中國故事。

國際茶日。
值得一提的是潮州工夫茶的全球傳播。“茶和天下 共享非遺”系列活動、多屆潮州工夫茶文化大會的舉辦,以及《潮州工夫茶》專題片在央視等國內外媒體的廣泛播出,將這一抹茶香傳遍世界。在2022年“國際茶日”,一場以潮州工夫茶文化為核心的“潮·工夫茶宴”更是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創造“最多人同時參與的品茶活動”的盛舉,將共享與和諧的中國茶精神,以一種震撼的方式傳遞給全球。

豐富業態做大文章
高層次推動文商旅融合發展

攜世界之手,賡續潮州文化。
2023年10月31日,潮州值得銘記的歷史時刻!這一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宣布:潮州成功躋身“世界美食之都”!此次成功當選,意味著潮州躋身世界頂級美食城市行列。

潮州牛肉火鍋。
有著“最好的中華料理”之稱的潮州菜,于2021年“潮州菜烹飪技藝”入選國家級非遺項目。近年來,隨著“世界美食之都”稱號越來越響亮,有“食”力加持,來潮旅游、品美食的游客越來越多,各類美食店更是如雨后春筍般崛起。

市民游客品嘗潮州美食。
在潮州古城核心區的牌坊街,這里不僅有潮菜館、牛肉火鍋店,更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在這里游客既可以欣賞古城風韻,還能領略地道的潮州美食。
“潮州菜是國際上最好的中華料理”不僅是對潮州菜的高度評價,更是潮州菜師傅共同的驕傲與堅守。以孫文生為代表的潮州菜烹飪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不斷在傳承中創新,于細微處精雕細琢,不遺余力接續弘揚潮州菜文化。
“近年來,我組建潮州菜專家工作站,推動潮州菜研發與標準制定,學術研究與文化推廣。此外,還積極開展各類烹飪技藝培訓班,截至2025年8月,共培訓學員近2000人次。”孫文生說。
隨著“世界美食之都”招牌的加持,潮州美食聲名遠揚,也帶動潮州民宿業的快速發展。
“現在節假日都一房難求,房間甚至要提前一個月預訂。”坐落于潮州古城上東平路的韓喬居是一家由老宅改造而成的民宿。該民宿店長林澤恂介紹,在民宿的一樓開設手工糖水店,將廣濟樓、牌坊街等地標性文化標識融入產品及其外包裝,如“鴨屎香”檸檬茶等,讓民宿具有美食屬性,通過民宿和美食的聯動,讓手工糖水店作為傳播潮州美食的重要窗口。

載陽茶館百姓戲臺潮劇悠揚。
如今,越來越多古建老宅被賦予新的內涵,修繕改造而成的民宿客棧、茶館餐廳,成為游客感受潮州古城人間煙火的落腳點、打卡地。
近年來,潮州深化優質業態建設引導,累計創建“潮州人家”優質民宿60家、文化研學游基地33家。建設鄉村酒店(民宿),推進鄉村酒店(民宿)特色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新增金品級酒店1家、銀品級酒店4家、金宿3家、銀宿4家。新增等級鄉村酒店(民宿)12家,總數和等次均居粵東地區第一。
著眼全域旅游,潮州積極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市三個縣區均成功被認定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挖掘鄉村旅游資源,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創建全國旅游重點村1個、全國旅游重點鎮1個、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鎮1個(創先級)、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4個。
在加強文旅宣傳推廣方面,潮州組織參加廣東國際旅游產業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旅游展、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中國(廈門)國際休閑旅游博覽會等大型展會活動,多渠道立體化推介潮州旅游資源和旅游產品。
為持續擦亮文旅招牌,潮州還舉辦慶元宵焰火秀、古城春節花燈展,千架無人機表演等文旅活動,舉辦“古城過大年”“五一潮我看”“5·19中國旅游日”主題月等系列活動。在古城區舉辦首屆潮州半程馬拉松,賽事期間蒞潮游客數量較比賽前增加68%,帶動“體育+文商旅”消費熱潮。“活化潮州古城 激發文旅消費”案例獲評省文旅促消費優秀案例,潮人美食城入選廣東文旅消費新業態熱門場景。
文化的力量,潤物細無聲。
這些年,全市上下堅定信心往前拼,拼出了一條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潮州路徑。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潮州將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動潮州文化不斷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千年古城榮光更勝。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宏文 莊園 黃春生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