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書院:千年文脈浸潤桃李芬芳
金山,自古為潮州人文薈萃之所。宋代,潮州知軍州事王漢大規模開辟金山,文人墨客勒石其間,存有朱熹手跡“拙窩”、大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等多處石刻。
金山書院
潮州有八景,金山古松、北閣佛燈占其二。金山上還有號稱“廣東第一井”的金山古井。
古井
隨著清代金山書院創建,金山之巔成為潮州興學育人的標桿。時至今日,金山仍是鳳城莘莘學子仰視的高峰,千年歷史文脈的傳承,無聲浸潤著滿園桃李芬芳。
時間撥回清光緒三年(1877年),潮州總兵方耀撥款,飭令紳士郭廷集創建金山書院,作為九屬生員肄業之所。院前設崇道堂,后方建有景韓樓,院北山腰處環建齋舍七十余間,同時修建亭臺。
航拍大景。
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巡閱政務來到潮州,也與金山書院結下緣分,由他飭建的藏書樓于光緒十八年(1892年)落成。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金山書院改辦為潮州中學堂。新中國成立之前,潮州中學堂又先后易名為省立潮州中學校、省立金山中學等,繼續為潮州培養優秀人才。1949年10月23日潮州解放,第一面旗幟由金山中學師生親手制作、在金山上冉冉升起。
時光荏苒,金山書院殘存的匾額,至今仍擺放在山腰上,見證著金山百余年間的滄桑變幻。
2021年,金山書院成為廣東省第一批掛牌成立的嶺南書院之一。復建后的金山書院背倚金山,面臨韓江,主體建筑浪西樓修繕后面貌煥然一新。“浪西樓”一詞,取自唐代著名詩人賈島所作《寄韓潮州愈》一詩:“一夕瘴煙風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
一樓時尚公共書房。
二樓文化講堂。
三樓中華善本館。
浪西樓一樓是時尚公共書房,面向公眾開放;二樓是文化講堂,不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文化交流、公益講座等;三樓是中華善本館和文化會客廳。
開展文化實踐活動。 金山書院 供
孩子們體驗剪紙。 金山書院 供
今天,漫步在這片教育的熱土上,我們依然能夠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勃勃生機。孩子們來到金山書院,在“非遺青春·識圖尋寶”活動中闖關打卡,制作潮州麥稈畫、嵌瓷、剪紙和木雕;名家大咖匯聚金山之巔,縱論潮州發展……以“金山觀潮”之名,讓市民和游客在潛移默化中體味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文字 | 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梁佳濤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小釧 謝鋼凱
編輯 | 翁純
審核 | 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