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日戰爭時期,在泰國曼谷街頭,一份份《中原報》在華僑華人手中傳遞,字里行間燃燒著抗日救國的激情。這背后,是一位潮汕子弟在異域他鄉的家國情懷。
1939年11月,愛國僑領蟻光炎在曼谷遭遇敵偽勢力暗殺,《中原報》總編輯李其雄在報紙上連續發表《旅泰華僑隆重公祭蟻光炎先生》《蟻光炎先生遇害始末》等文章。這些報道不僅揭露了真相,更激發了泰國華僑支援祖國抗日的熱情,這份報紙成了泰國華僑社群的精神燈塔。
李其雄出生于1909年,祖籍廣東省潮安縣(今潮州市潮安區)。少時在汕頭真光小學讀書,畢業后進入汕頭英華英文進修學校學習。1926年春,他前往上海,先考進暨南大學商學院商學系,后轉學到持志大學商學系完成學業。當時上海的持志大學雖是私立大學,但有不少海內外知名人士擔任教授。大學畢業后,李其雄回到汕頭,先后在英華英文進修學校和同濟、民強、現代等中學執教。他勤于誨人,受到學生歡迎。
1931年,李其雄南渡泰國,起初在廖榮興公司當職員。1937年他回祖國考察實業,正逢“七七事變”爆發。李其雄返回泰國協助蕭佛成等人推銷救國公債,成績顯著。他與愛國僑領蟻光炎、陳景川、廖公圃、鄭子彬、余子亮等認識到宣傳工作的重要性,共同集資在曼谷創辦《中國報》,李其雄擔任社長、總編輯兼督印人。該報每天出版4大張,分早版和午版,星期日還出版16開本的《中國周刊》。
在《中國報》創刊后不久,李其雄與蟻光炎等愛國僑領共同研究,為預防發生意外,決定把《中國報》的早版四大張改版為《中原報》,由李其雄擔任《中原報》總編輯,該報成為泰國華僑抗日宣傳的核心陣地。1938年,《中國報》和許多宣傳抗日救國的華文報刊遭到當時泰國當局封閉,《中原報》仍獲準出版發行,成為當時曼谷銷量最多的華文報紙。1939年11月21日,在支援祖國抗戰中作出卓著貢獻的蟻光炎遭到敵偽勢力指使的兇手槍殺,對此,李其雄主持的《中原報》連續發表系列文章,更加激發廣大僑胞支援祖國抗日的熱情。
1941年12月,日寇在曼谷登陸后,《中原報》被迫停刊,李其雄遭到日偽的通緝,只好潛逃到泰緬邊境避難。即使在這種危險環境下,他仍然繼續參加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
抗日戰爭勝利后,李其雄重新活躍在泰華報界。他于1945年9月回到曼谷接管《中原報》,專心辦好這份華文報紙。1958年10月,《中原報》被當時泰國當局著令停刊,但李其雄憑著豐富的辦報經驗,接辦泰文《榮譽報》,擔任該報董事長,改革版面,充實內容,力持正論,使該報讀者不斷增加,一躍成為泰國四大泰文報紙之一。
上世紀70年代,李其雄又在曼谷創辦《新中原報》并擔任社長,由其子李繼光任總編輯,這家華文報紙為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泰友好與文化交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李其雄一貫熱心泰國潮人同鄉社團工作,對泰國潮人慈善事業和泰華文教、體育事業也作出諸多貢獻。他曾擔任泰國潮州會館多屆副主席,對會館工作常有創造性建議。
1945年11月至1948年6月,李其雄積極參與泰國潮籍僑領鄭午樓、蘇君謙領導的暹羅華僑救濟祖國糧荒運動。他不僅以《中原報》代表身份擔任暹羅華僑救濟祖國糧荒委員會監事長,還在報上發表多篇社論和文章,呼吁僑胞慷慨捐獻。1954年至1958年,他以泰國潮州會館副主席身份,兼任會館創辦的普智學校校長,致力增進該校校務,兩次主持擴建校舍,使該校學生增至2500名。
此外,為促進泰華體育運動的發展,李其雄于二戰后發起建立泰國華僑體育總會,被推舉為理事長。他積極策劃和主持開展泰華體育活動,并曾親自率領泰華體育健兒回祖國參加全國運動會。
1984年,李其雄在泰國曼谷病逝,終年76歲,他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作者|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瓊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