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紅色血脈 激活綠色動能——潮安區江東鎮佘厝洲村走出“紅帶綠、綠襯紅”鄉村振興新路子
        發布日期 : 2025-08-04 09:48:06 文章來源 : 潮州日報 潮湃新聞客戶端

        編者按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八十年風雨沖刷,潮州城的青磚黛瓦間,仍藏著烽火歲月的體溫;韓江兩岸的田埂地頭,還留著英雄兒女的足跡。

        銘記歷史方能開創未來,緬懷先烈才更懂得珍愛和平。

        值此特殊時期,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散落在城鄉的抗日戰爭歷史遺跡,駐足于承載著紅色記憶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聆聽那些被歲月珍藏的英雄人物事跡,與廣大市民一同重溫先輩們不屈抗爭的故事,在觸摸歷史脈絡中感悟偉大抗戰精神的深刻內涵,汲取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澎湃動力。

        這一路,邀您同行。


        賡續紅色血脈 激活綠色動能

        ——潮安區江東鎮佘厝洲村走出

        “紅帶綠、綠襯紅”鄉村振興新路子


        在潮安、饒平、澄海三地交界的沃土上,坐落著一座鐫刻著英雄印記的村落——潮安區江東鎮佘厝洲村。這片紅色熱土在抗日戰爭時期書寫了濃墨重彩的篇章:作為中共潮澄饒縣委機關的秘密駐地,亦是潮澄饒敵后抗日游擊隊的核心根據地,它被當地黨組織親切而莊重地譽為“革命一老家”,成為那段烽火歲月中敵后抗戰的堅強堡壘。

        佘厝洲村航拍圖。

        一個小村莊,在當時為何會成為敵后游擊據點,當地群眾與革命戰士之間結下了怎樣的深情厚誼?時光流轉至今日,佘厝洲村如何讓沉睡的紅色記憶重新煥發光彩,在守護“紅色根脈”的同時,深耕“綠色產業”,擦亮鄉村“生態底色”,以實干姿態推動“百千萬工程”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近日,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走進佘厝洲村,近距離學習紅色文化、感受革命精神,重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抗戰歲月:潮澄饒“革命一老家”的故事

        “老家”二字,總讓人感到親切與溫暖。在潮安、饒平、澄海三地邊界的烽火記憶里,佘厝洲村便以這樣的姿態,成為革命火種的棲息之地。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黨史專家陳立佳揭開了這片紅色土地的獨特密碼:“這里地處三縣交界中心,蔗林果園交織成天然屏障,四周碧水環繞,往來全憑舟楫——交通不便,在戰爭年代,有利于機動靈活地開展小型武裝活動。”正因如此,佘厝洲村在潮澄饒革命史上留下了“革命一老家”的厚重印記。

        潮澄饒“革命一老家”展館。

        時間回溯至1938年,革命的種子在此悄然萌發。1938年4月,中共潮汕地下組織委派李習楷回到家鄉佘厝洲,點燃抗日救亡的火炬。同年11月,中共佘厝洲支部宣告成立,近10名黨員組成堅不可摧的戰斗堡壘。1939年10月,中共潮澄饒中心縣委敵后區工作部部長周禮平來到佘厝洲村,建立起抗日游擊戰爭據點。1940年4月,潮澄饒游擊小組(1945年擴編為潮汕人民抗日游擊隊潮澄饒敵后突擊隊)在此宣告誕生,周禮平在這里領導這支抗日武裝隊伍,開展打擊日、偽、頑斗爭。

        陳立佳說,在那段風雨如晦的歲月里,李習楷家與相鄰的集賢公祠、李氏宗祠,成了革命力量的“隱形心臟”。這些看似普通的鄉居與祠堂,先后承載起中共潮澄饒汕敵后縣委、潮饒邊縣特派員等多級黨組織的辦公使命,同時也是江東區各級黨組織的秘密駐地。這期間,潮澄饒汕黨組織在這里先后開展了一些小型的抗日武裝斗爭,并籌劃和完成了營救方方(時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書記)和刺殺叛徒姚鐸(原中共南方工作委員會秘書長)的幾項艱巨任務,白色恐怖中書寫了智勇雙全的革命傳奇。

        1944年10月,中共潮澄饒縣委重新成立,書記周禮平(后為吳健民),機關初設于饒平隆都樟籍(今屬澄海),后移至佘厝洲李習楷家。1945年五六月間,敵后游擊隊從這里整裝出發,接連突襲彩塘、東鳳的日偽據點,捷報頻傳的戰旗上,浸透著佘厝洲兒女的熱血。不僅如此,黨組織以該村為中樞,建立了兩條通往閩粵邊和潮梅上級黨組織的地下交通線,讓革命指令與物資在封鎖線間隱秘流轉。

        作為“革命一老家”,佘厝洲村始終是前線的堅強后盾,為抗戰輸送許多革命志士及轉移了大批軍需物資。李習楷家、集賢公祠和李氏宗祠也成為過往革命志士的住宿地和軍需物資的秘密倉庫。

        陳立佳說,1945年12月,中共潮澄饒縣委在佘厝洲召開武裝骨干會議,傳達“雙十協定”(《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調整潮澄饒地區黨組織,部署黨組織徹底轉入地下的工作。此后,佘厝洲村這片土地繼續肩負使命,成為潮澄饒人民武裝隱蔽和接送兵員支援鳳凰山根據地的重要交通樞紐,也是潮澄饒平原縣委和平原武工隊的活動點和地下聯絡點。

        回望那段崢嶸歲月,佘厝洲村黨支部和全村人民群眾,在全民族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出色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確保了黨的領導機關和游擊隊的安全。陳立佳動容地說:“該村歷經敵人的多次‘圍剿’,仍巍然屹立,斗爭不息,在持續的斗爭中,李炳順等7位佘厝洲兒女為民族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的名字,永遠鐫刻在‘一老家’的英雄榜上。”


        代代傳承:講好“紅色”故事為鄉風文明注入活力

        歲月流轉,抗戰的硝煙早已散盡,但偉大抗戰精神卻在這里代代相傳。2012年5月,佘厝洲村被中共潮州市委宣傳部命名為“潮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而鐫刻在這些歷史遺跡上的革命精神,仍散發著光芒,代代傳承。

        2021年年底,“潮澄饒‘革命一老家’”舊址申報2021年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經費獲批。在市委黨史研究室的大力協助下,2024年,舊址完成修繕和展覽布設工作,潮澄饒“革命一老家”展館正式開館,為紅色故事的傳播搭建起全新平臺。

        展館為鄉風文明建設注入強大活力。

        走進這座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展館,紅色文化的氣息撲面而來。館內有紅色事跡展屏、革命志士老物品展柜、電子觸屏、VR、蠟像等設備。據了解,展館全年免費對外開放,每年開展的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黨日活動等活動達100余次,是江東鎮重要的紅色文化傳承基地、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基地,更為鄉風文明建設注入強大活力。

        佘厝洲公園旁,老游擊戰士李習楷的祖屋靜靜矗立。這座格局規整的“四點金”式小院,如今也是一處重要的紅色教育場所。步入其中,墻上的照片和文字資料,詳細記載了李習楷的生平事跡,勾勒出一位革命志士的光輝形象。老宅中增設的電子觸屏、VR設備、蠟像等設施,讓紅色故事變得可觀可感,全方位打造出沉浸式的觀展空間,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身臨其境地觸摸歷史。

        佘厝洲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少榮介紹,佘厝洲村以潮澄饒“革命一老家”舊址建設修繕及改陳布展工程為抓手,積極開展文物修繕,全新布展陳列內容,精心打造紅色研學項目。“其中,我們將李習楷祖宅、集賢公祠和李氏宗祠等幾座革命舊址進行修繕,還對舊址前的紅色宣傳長廊進行翻新,通過精心布置圖文、實物、多媒體展陳,系統展示其作為重要地下交通站的革命歷史和李習楷等先輩事跡。”這些舉措有效保護了“一老家”珍貴的歷史遺存,將舊址轉化為生動立體的“歷史教科書”,為紅色教育提供了直觀可信的場所與史實支撐,使革命歷史可觸可感。

        不僅如此,佘厝洲村還與鎮內小學聯合結對,將“一老家”打造為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學校將紅色教育融入青少年德育,通過組織學生參觀學習、聆聽革命故事、開展主題隊日活動等,讓孩子們從小接受紅色文化熏陶,在他們心中播下愛黨愛國愛家鄉的種子。孩子們紛紛表示,要將佘厝洲村的抗戰精神傳承下去,做有擔當的時代新人。


        古村新貌:以“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產業發展

        偉大抗戰精神不僅是佘厝洲村的精神財富,更是推動村莊發展的強大動力。

        近年來,佘厝洲村圍繞“百千萬工程”省級典型村建設目標,積極推動鄉村運營,深挖保護紅色資源,通過盤活紅色文化資源、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及整治人居環境等措施,以“紅色”基因引領“綠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如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提高村民的人均收入及生活水平?除了傳承革命“紅”,佘厝洲村還積極發展生態“綠”。

        自2020年起,佘厝洲村通過鄉村運營,以地表剝離、原土層夯實、田埂修筑和格田、土壤質地改良等系列工程措施,高標準通過了墾造水田檢測驗收,并將耕地流轉給專業種養合作社。李少榮告訴記者,目前,該村將200畝墾造水田耕地流轉給潮安區溪東種養專業合作社種植水稻等農作物,推行水稻規模化種植,帶動產業發展,每年為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13萬元,也輻射村民實現就近就業。

        干凈整潔的村道上,紅色宣傳展板十分醒目。

        如今,漫步于干凈整潔的村道,映入眼簾的是錯落有致的房屋、休閑舒適的廣場和郁郁蔥蔥的綠植,偶爾能看到圍坐閑談的老人、奔跑嬉鬧的孩童,一幅和美鄉村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

        “以前村里環境衛生很差,經過整治后,現在煥然一新,閑置的地方變成了公園,池塘干凈了,道路整潔了,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心情特別開心。”這是村民們共同的心聲,也是佘厝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的生動寫照。

        美麗鄉村建設既是發展所需,更是群眾所盼。近年來,佘厝洲村緊盯人居環境整治及鄉村建設提升,堅持規劃先行,積極推進“三個三”整治行動,提升“顏值”鄉村——開展“人工+機械”精細化工作,對村莊巷道、房前屋后、池塘溝渠等人居環境進行清臟治亂,在村道兩邊、河道田旁、房前屋后,種植了樹木和花圃,在村頭巷尾、路口田間創建“四小園”,村莊人居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

        如今的佘厝洲村,在發展中傳承歷史,在傳承中砥礪前行。

        紅色資源賡續紅色基因,革命精神凝聚奮斗偉力。展望未來,佘厝洲村將立足當地實際和群眾需求,持續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豐富群眾文體生活,因地制宜發展紅色鄉村旅游,著力推動建設鄉風文明,走出一條“紅帶綠、綠襯紅”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切實為“百千萬工程”提速增效。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實習生 蔡純

        圖片|江東鎮 供

        編輯|郭洵汐

        審核|梁佳濤




        人閱讀
        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牛牛app|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熟女| 精品国产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日本精品人妻无码免费大全| 一区二区精品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1024在线| 久久永久免费人妻精品下载|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日韩高清在线播放| 日韩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蜜桃| 久久久久成人精品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日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日韩国产| 日韩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亚洲福利精品一区二区| 91久久精品国产免费一区| 久久99久久精品视频| 久久在精品线影院精品国产 |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77777综合| 92国产精品午夜福利| 色花堂国产精品第一页| 91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网址 |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川 |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日韩激情淫片免费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影院在线午夜 |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久久青青草原国产精品免费| 女人香蕉久久**毛片精品| 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人妖 | 精品久久伦理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