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領先的電子元件、先進材料產業基地,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始終積極把精神文明建設融入生產經營管理的全過程各方面,取得顯著成效,近期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
公司舊址老君堂。
三環集團。
榮譽背后,是三環人對文明內涵的深刻理解與生動實踐——文明不僅寫在規章里,更流淌在職工溫暖的日常中,印刻在服務社會的行動上,熔鑄在創新發展的征途里。
三環研究院。
盛夏七月,三環集團的科研室里,工程師們正圍繞“卡脖子”和“新能源領跑”問題展開新一輪攻關。這家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73.8億元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創業之初不過是一間靠“打地鋪”起步的小作坊。
研發場景。
“打地鋪”的故事要從1970年說起。當年,第一代三環人在簡陋廠房里鋪席而眠,只為把產品做出來、把市場闖出來。半個多世紀過去,這種精神早已熔鑄進企業血脈,只要認定一個目標,無論多艱苦,三環人都會努力去實現。
“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三環集團視察,勉勵企業聚焦國內短板產品,在自主研發上加倍努力,掌握更多核心技術、前沿技術,增強企業競爭和發展能力。”潮州三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鋼表示,牢記總書記殷殷囑托,三環以“艱苦奮斗、做精主業”為內核培育企業文化,堅持自主創新,持續攻關技術難題,目前主要產品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已能實現90%以上規格,30多項產品摘得國家優質產品金獎,部分產品更榮膺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稱號。
展品展示。
精神的力量不僅體現在技術突破上,也體現在企業與員工的“雙向奔赴”。“只有員工把企業當成自己家、當作合伙人的事業,企業才能持續良性發展。”李鋼說。
據介紹,三環集團常態化開展“三環護航者”“三環之星”等選樹宣傳活動,增強員工的責任感和榮譽感。開辦“有話就說”平臺,設立“技術創新積分獎”,鼓勵員工提出意見建議,營造崇尚技能、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
三環集團還積極建設幸福型企業,為職工提供免費食宿班車,為職工介紹婚姻對象和舉辦集體婚禮,為職工生育提供福利并協助職工子女讀書,竭盡全力讓員工少點后顧之憂。集團還連續25年在中秋節舉辦集體婚禮,已見證220對新人與公司攜手同行。



李鋼認為,國家的強大、政府的支持是企業發展的強大后盾,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分內事”。三環集團也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
三環慈善會成立至今已為3000多名困難人員送去溫暖,幫助328名學子圓了大學夢,開展了152項公益慈善活動,在扶貧濟困、城市建設、鄉村振興、助醫助學等方面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頭傳播社會正能量。2022年,三環慈善會捐資建設了潮人公園,在數百名三環人的同心協力下,歷時三載,打造了24個特色景點,將潮人公園打造成了連接韓江兩岸的潮文化新地標、新亮點。
助學圓夢。
潮人公園俯瞰圖。
潮人公園。
三環集團表示,將以獲評全國文明單位為新起點,持續深化文明創建,從技術創新、市場拓展、人才培養等多方面發力,以科技創新為引擎,為推動產業升級、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貢獻力量。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林宗楷
圖片|三環集團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