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淑婉,1946年生,廣東潮州市人。潮州市潮劇團著名潮劇青衣,二級演員,廣東省戲劇家協會會員,潮州市戲劇家協會理事,曾任潮州市政協委員。1958年考入潮安縣正天香潮劇團,習刀馬旦、彩羅衣旦,后轉青衣,得到潮州戲劇界前輩張木水、鄭兩河、張鴻標等先生的悉心指點,勤學苦練,奠定了扎實的演藝基礎。1959年開始登臺演出,在近百個劇目中扮演主要角色,行當跨越了刀馬旦、彩羅衣旦、青衣、小生、女丑、老旦等,戲路寬廣,堪稱“戲布袋”。
潮劇生涯的開始也是比較偶然。1958年,我跟幾個小伙伴去潮州戲院玩,當時正巧在招考演員,其中有一個小伙伴就說,我們去應考要不要?大家就去考了,什么都沒想。剛考完,監考的老師說:“囡啊,你明天收拾幾件衣服,跟我們去汕頭大觀園(戲院)?!本瓦@樣被錄用了。當時還有4個月的實習期,合格才轉正,考進的劇團就是當時的正天香潮劇團。
我演的第一部戲是折子戲《撞馬》(1959年),主演紅玫瑰(刀馬旦),第二部是《打店》,主演孫二娘(刀馬旦)。當時我們參加匯演,劇團領導看到《撞馬》這出戲很好,就派司鼓許四文帶我和葉嬋清去普寧梅正劇團學這出戲。這件事很好玩,學習一周后排練好了,讓我們去彩排,我們怕得跑到陽臺上去哭。你想想,那時候才十四五歲的小孩就要上臺演出,特別緊張,但是在那邊彩排一周后回來演出,大家看了都贊不絕口。
許淑婉在《莫愁女》中飾演老太君
我的演藝生涯短戲長戲演了100多部。以前演戲差不多都這樣,要演每一出長戲(大戲)前,都先演一出短戲(折子戲),演短戲有兩個目的,一是出演大戲的演員先練練動作、練練聲音,二是通過短戲培養年輕演員,讓年輕演員鍛煉鍛煉。我也是從演折子戲開始的,但時間很短,演的第一個大戲是《楊八姐闖幽州》之番邦公主韓翠屏,后來就演了很多,《金菊花》《七日紅》《焦裕祿》《龍江頌》《小刀會》《寶蓮燈》《三鳳求凰》,《小刀會》是恢復古裝戲前上演的第一出古裝戲,接著是《寶蓮燈》。
2006年冬天,下鄉去揭西的農村演出,農村條件差,那次戲臺是搭在一條大溪上,演著演著,戲臺突然塌下來,所有人都掉到水里,還好電工師父機智,馬上把電源切斷,如果沒切斷電源,估計會電死不少人。大家掉在水里,很多人都嗆了水,嚇得邊掙扎邊大哭,不停地大喊救人,最后是村民觀眾幫忙把人從水里一個個拖了上來。
還有一次,去鳳凰革命老區慰問,因為比較偏僻,演出的條件很簡陋,村里沒有電,戲臺照明用的是汽燈(一種煤油氣化燃燒的照明燈,亮度比較高,因易發熱,存在一定風險),因為汽燈周圍溫度太高,臺上的幕布著火燒了起來,找不到滅火的水源,大家亂成一團,情急之下,把尿桶(以前農村都用這種糞桶積攢人的糞便作為肥料用于種地施肥)抬了過來,用尿滅火,最后才把火給滅了。
其實我十八、九歲時,從《紅燈記》開始就自己做頭飾了,還幫團里很多人做頭飾妝容。我喜歡這些東西,不是為了別的,就喜歡給人家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我加入潮劇團比較早,像鄭舜英這些年紀比較輕又是后來才入團的,我就給她們做頭飾,做得多了,就懂得更多。潮劇頭飾的革新是我最早做的,以前信息比較閉塞,不容易接觸到外面的一些事物,后來有電視看了,感覺電視劇里其他劇種的頭飾也很好看,就把其中一些融合在潮劇的頭飾中來,主要是越劇里的妝容頭飾。
潮劇《金菊花》里金菊花的頭飾,她是一個海邊的婦女,很有海邊漁女的特點。原來的頭飾比較簡單,但你得觀察海邊漁女的一般打扮,然后還得看看一些畫冊、圖片中關于漁女的形象打扮,把里面有用的東西吸收進來,然后利用這些想法對原來潮劇里關于漁女的妝容加以改進,加進一些時尚的元素,當然這個過程你得充分考慮舞臺形象和表演的需要,這樣就能呈現一個漁女的新妝容。包括其他的,比如服裝,可以在原有傳統潮劇的服裝基礎上加以改進,但要協調,固守潮劇的特色特點。設計頭飾很辛苦,你看看,這些毛發全都是我自己一針一針縫上去的,然后把買來的珠子亮片一顆顆綴上去,很用神,很費精力,特別是天氣熱的時候,坐的時間長了,會很累。
但是通過我的創新,演出后大家都說這些頭飾特別漂亮。比如說,潮劇的舞臺燈光比較亮,常常只關注一些發光的珠子亮片,但電視劇里的人物妝造更多注重頭飾(造型)、發型,我就把電視劇里的造型用到潮劇中來,加上我們傳統的珠子亮片,這樣就兩全其美,看起來非常好看。廣東潮劇院和福建的劇團看了潮州潮劇團的頭飾很有特點、特別漂亮,都過來了解情況,后來才知道是我做的創新和改良,他們都很欣賞,還先后派人專程過來學習,讓我介紹創新的做法。我說潮劇傳承不能墨守成規,潮劇需要創新,才能進步提高。
現在很少去參加演出,畢竟年齡大了,只是偶爾會去參加。劇團的戲校是開展潮劇傳承的一個陣地,像我這樣的老演員,有時候年輕演員來請教一些問題,我都力所能及地為他們解答,特別是在唱功上會給予他們幫助、輔導。像以前我們練唱功的時候,都要求要唱“落喉”(唱在喉嚨里,唱真聲),大多演出也都是唱真聲,唱的時間長了會很難受,現在都講究真聲和假聲相結合,這樣唱起來就舒服多,音色也很好聽。加上現在很多作曲都講究唱起來要悅耳動人,這里面也有適應現在觀眾審美趣味的問題。但該怎樣結合就需要技巧,我會跟他們多交流,把我在演藝生涯總結出來的東西跟她們分享。2022年,我應深圳潮人海外聯誼會的邀請,參加了一個交流演唱會,結合我的演藝生涯講了一些潮劇的表演和欣賞,我覺得這很有意思,作為潮劇人,退休以后能做這樣的事情,也是對潮劇傳播傳承的貢獻,是值得去做的。
(本文根據許淑婉口述整理)
作者|潮州市潮劇傳承保護中心 陳東 許鎮煥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