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潮澄饒豐革命的“小延安”——探訪歸湖鎮高升村紅色印記
        發布日期 : 2025-06-10 10:41:13 文章來源 : 潮州日報 潮湃新聞客戶端

        走進潮澄饒豐革命的“小延安”

        ——探訪歸湖鎮高升村紅色印記

        黃耀樹


        “五一”期間,在原潮安申報中央蘇區縣辦公室顧問陶永慶陪同下,由原市水利局工會主席柯舜珊(其父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投身革命,父親柯義木曾歷任高升村黨支部書記,母親陳琴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加入共產黨,曾任三區婦女干事)作向導,我們踏上了潮安區歸湖鎮高升村這片充滿傳奇的紅色土地。高升村(涵蓋石古腳、石壁頭、桔樹坑、雙埡、鹿湖、大溪墘等七個自然村)作為革命老區,地處歸湖鎮區東北約23千米處,海拔400米。這里山高路陡、林深洞隱、澗險坑多,獨特的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為潮澄豐澳黨組織開展游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提供了天然屏障。

        英德居(糧食倉庫)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高升村的石壁頭、大溪墘、鹿湖等村便成立了農會,建立起蘇維埃政權,成為登榮區(今文祠、歸湖、赤鳳鎮一帶)的革命活動核心,更是浮鳳蘇區根據地(潮安、饒平、豐順三縣交界山區)的關鍵組成部分。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將司令部設于石古腳村,使高升村一躍成為潮澄饒豐革命斗爭的指揮中樞,為潮汕地區的解放事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特殊功勛。

        1948年6月,“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在李工坑宣告成立。6月26日,國民黨閩粵邊區剿匪總部總指揮喻英奇糾集潮安藍道立部、饒平吳大柴部和豐順林海琴部共計500余人,對鳳凰北部的官頭輋發起瘋狂“圍剿”。此前駐扎于官頭輋村及周邊的第十一團司令部以及團、軍需處、油印組、修械所、衛生所、縫衣組等部門,在敵人來犯前后,陸續轉移至五股一帶。至此,五股成為繼官頭輋之后建立的鳳凰山第三個游擊基地,位于五股腹地高升村的石古腳、雙埡、桔樹坑、鹿湖等自然村正式成為潮澄饒豐革命斗爭的指揮中心,因此被稱為潮澄饒豐革命的“小延安”。

        踏入高升老區,柯舜珊主席帶領我們翻山越嶺、走村串巷,尋覓往昔革命遺跡,一路講述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每當行至山路岔口,她便詳細介紹每條道路的來龍去脈。我們先后探訪了留存至今的第十一團糧食倉庫、軍需處、修械所、被服廠、印刷廠、虎連駐地以及團司令部等遺址。

        我們來到東明村烏石自然村,參觀了英德居——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糧食倉庫舊址。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當年的革命領導同志對潮澄饒豐革命斗爭的糧食保障極為重視,曾親臨此處考察、部署軍需給養等后勤工作。烏石村群眾踴躍協助運送糧食,站崗放哨,全力保障部隊供給。令人欣喜的是,這座兩層樓房的舊址現在仍保存完好,360平方米的建筑,仿佛仍在訴說著當年的故事。

        位于雙埡村的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軍需處舊址,也承載著諸多傳奇。軍需處(代號“竹園”)最初設于雙埡村埡垸山的炭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赤衛隊曾在此駐扎),用于隱匿物資。待局勢稍緩,先后遷至石古腳村、雙埡村,為軍需供應筑牢堅實后盾。軍需處主任許崇英(化名細姐)在抗戰勝利后返回潮汕投身革命,她在此開辦識字班、組建“姿娘間”、成立唱歌隊,極大地激發并鼓舞了五股群眾的革命熱情。面對國民黨當局對山區的經濟封鎖和軍事圍剿,戰士與群眾同甘共苦。當地群眾冒著生命危險,翻山越嶺突破封鎖線運送物資;武工隊與黨組織緊密配合,在文祠、饒中、意溪等地以及平原地區,有計劃地開展借槍募糧行動,從殷商富戶處征得大批槍支、糧食和銀款,再通過陸路(經文祠合佩村至李工坑或大水溪)與水路(經韓江轉入歸湖溪美村)運往山區,有力支援部隊,打破敵人封鎖,為山區反“圍剿”斗爭提供了重要支撐。

        位于鹿湖自然村的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油印廠遺址,地處山高林密之處,便于隱蔽。1948年6月中旬,韓江支隊第十一團油印組遷至五股,并在石古腳成立十一團油印出版處,駐扎鹿湖村。中共潮澄饒豐武工委書記吳健民、潮澄饒豐邊縣委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莊明瑞常來指導工作。此后,《自由韓江》報編委會在此成立,稿件主要由各連隊、武工隊及后方機關人員提供,軍需處保障油墨、蠟紙、紙張等物資供應。在國民黨當局嚴密封鎖的困難時期,“十一武”武工隊長楊玉坤借助胞兄在潮州城的關系購置“敏感物資”,山村炭農以賣炭換購“城貨”為掩護,穿越敵人封鎖線,經鳳凰大山轉運物資。當時鳳凰山尚無電臺,全靠平原地下黨通過特殊渠道收聽電訊、傳播新聞。經精心籌備,《自由韓江》油印報于1948年8月5日在鹿湖村復刊。如今,古瓦窯基本保存完好,而瓦窯前的民房卻因年久失修、無人維護,在風雨侵蝕下早已倒塌,雜草叢生,盡顯荒蕪。

        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被服廠舊址位于高升村。1948年,團軍需處主任許崇英將軍需處從鳳凰官頭輋遷至高升村雙埡后,因部隊物資需求,在雙埡自然村下厝公廳開設被服廠。被服廠由黃秋蘭領導,成員多為第十一團領導人的家屬。黃秋蘭還從烏石村請來縫紉師傅文永規擔任技術指導,被服廠主要為第十一團制作軍被、軍裝、軍袋、軍鞋等軍用物資。這座土木結構的民房舊址,歷經歲月滄桑,屋頂瓦片老化滲漏,木結構腐朽,雖10年前曾進行墻體修繕,但仍亟待進一步保護。

        韓江支隊第十一團修械所遺址在東山村寮北內的蟹地叮咚坑。1948年6月,隨著“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成立,代號“樹園”的修械所也隨之設立,陳作德任所長,楊廣茂、吳尖、陳流等一批技術骨干投身其中。修械所承擔著修理槍支、制作土炸炮、土地雷、燃燒瓶,翻新子彈和啞炮等重要任務,甚至還成功改造兩挺美國空軍重機槍,讓第十一團擁有了強大火力。修械所從成立到潮安全境解放,先后九次搬遷,輾轉多地。軍需處主任許祟英多方籌措物資,保障修械所運轉。修械所制造的土炸炮在戰斗中威力巨大,不僅給敵人以沉重打擊,更極大地鼓舞了部隊和群眾的士氣,為解放潮汕立下汗馬功勞。

        1948年,第十一團麾下一連(豹連)、二連(彪連)、三連(龍連)、五連(虎連)、七連(鋼連)、九連(鐵連)等連隊作戰勇猛。這一時期,地方武工隊與部隊協同作戰,開展聲勢浩大的反“圍剿”斗爭,打擊了國民黨基層政權、鎮壓了反動分子,同時開展借槍募糧行動,組織民兵及相關群眾團體,還建立起一批“兩面”政權,有力推動了革命進程。高升村雙埡自然村的陳氏公祠及兩邊民房現還保存著豹連、彪連、虎連的故址和標志。

        人民解放軍韓江支隊第十一團司令部舊址位于高升村石古腳自然村10號,這座兩層木樓,占地180平方米,基本保持著原有風貌。1948年9月22日,潮澄饒豐地區黨的干部擴大會議在這座木樓中召開,會議傳達閩粵贛邊區黨代會精神和韓東地委會議決定,總結了1939至1948年平原游擊戰爭的經驗教訓,分析當時潮澄饒平原游擊戰爭的條件,提出潮澄饒豐武裝斗爭的方針和任務。9月30日,中共潮饒豐縣委副書記莊明瑞在這座樓中宣布成立潮饒豐婦女委員會,任命蔡初旭為書記。

        徜徉于這片青山綠水間,凝視著眾多珍貴的革命遺址,我心潮澎湃。高升村無愧于革命“小延安”的美譽!如今,延安精神作為黨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持續影響著中國歷史發展進程。延安是中國革命從抗戰勝利走向全國解放的圣地,而高升村這片“小延安”,則是潮汕地區從抗戰勝利走向全面解放的紅色搖籃。

        在此,我懷著殷切期望呼吁:充分利用高升村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與豐富厚重的紅色資源,建設紅色教育基地。讓更多革命后代在此感悟歷史、傳承弘揚“延安精神”,汲取奮進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力量。衷心期盼這一設想能夠得到有關黨政領導、黨史部門的重視,早日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來源|潮州日報

        編輯|蔡楊

        審核|詹樹鴻




        人閱讀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成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图片| 99热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a级一片在线观看| jazzjazz国产精品| 在线视频精品一区|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大胸|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久久久| 中文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一区精品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无广告| 国产夫妇精品自在线| 久久久午夜精品理论片|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亚洲日韩小电影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福利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亚洲自在线播放页码| 久久免费观看国产精品| 手机看片在线精品观看| 免费精品国产自产拍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a影院|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888蜜芽| 精品免费tv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黑森林|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久久久久国产日韩精品网站|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