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安”鬧元宵
□ 陳俏潔
“咚咚咚……”
“鏜鏜鏜……”
“咚得隆咚……”
鑼鼓陣陣,鏗鏘頓挫,響徹全村上空。正月十六晚上八時許,潮安區(qū)東鳳鎮(zhèn)王厝隴村的新灰埕上,一年一度的“走安”鬧元宵活動開始了。

新灰埕不新。它地面斑駁,兩邊的老厝老得墻壁露出里面的沙土。此刻,它卻是嶄新的。路燈映照,微風(fēng)輕拂,其上空系著的彩旗在波浪似的翻動中閃耀著空前的歡騰。
“走安”以爭奪賽形式進(jìn)行。兩個隊伍各派出兩名選手一前一后抬起坐著“老爺”的神轎,在灰埕兩頭來回跑,看哪一隊跑得更快、哪一隊堅持得更久。
看,選手們繃緊臉部,抿住嘴巴,大跨雙腳,奮力向前沖刺,又在拐彎處的高燈旁敏捷調(diào)轉(zhuǎn)方向,再閃電般往回奔去。每一段奔跑,他們總會吆喝幾聲,像在給自己打氣,又像向觀眾展現(xiàn)自己勃發(fā)的英姿;每一個轉(zhuǎn)身,鑼鼓應(yīng)時敲起,給他們點出一個大大的“贊”。
為了提高速度,選手靈活調(diào)整姿勢,本來扛在肩上的轎子間或提在手中,手臂青筋畢現(xiàn),手掌卻握得更緊了。他們憋著一口氣,眼里只有前方明晃晃的高燈,心里只有一個一往無前的目標(biāo):跑下去,不放棄。
“走安”好玩,驚險,激烈,充滿未知。眼見場上選手體力不支,同一隊的其他選手趕緊上前替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接過神轎,唯恐落下決定勝負(fù)的一秒鐘;為了取勝,雙方選手不顧一切地往前猛沖,竟無意間碰撞到一起,“咔嚓——”觀眾的心頓時提到嗓子眼,唯恐神轎子里的“老爺”發(fā)生閃失,還好有驚無險;某位選手一腳沒踏穩(wěn),摔倒了,場上的空氣瞬間凝固,他卻立馬站起身來,沒事似的拍拍身上的塵土,使擦傷的部分成為閃亮的勛章;某一隊剛開始遙遙落后,后面奮起直追,終于反敗為勝;有時,兩個隊伍實力相當(dāng),久久分不清勝負(fù),比賽持續(xù)進(jìn)行;有時,兩個隊伍跑起來立馬一見高低,比賽很快在人們意猶未盡的嘆息聲中結(jié)束。
“走安”正在于表示“跑”的“走”,是比拼的是力氣與勇猛的“武營”,沒有那么多裝飾性與表演意味,直接、粗魯、原生態(tài)。
追溯起“走安”歷史,村里老一輩人毫不猶豫地說:“從我做奴仔時就有啦。”這項王厝隴村自古以來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動,別處可看不到,于是,每年都能吸引本村、周邊村子的村民和外地嘉賓、外國友人前來觀看、拍攝。每個正月十六的晚上,新灰埕總是人頭攢動,水泄不通。觀眾和著場上選手大踏步的節(jié)奏,高聲呼喊:“興啊!順啊!”為勝出的一方喝彩,也為落后的一方鼓勁兒。立春已過,初春的夜晚時而飄灑微涼細(xì)雨,但澆不滅人們的熱情。
觀看“走安”是一門技術(shù)活兒。擠不進(jìn)里三層外三層的人群里一睹盛況,有人會向附近人家借來長條椅,站上去觀看。像我這種又矮又?jǐn)D不過人家、長條椅也沒我的份的人,每次都只有被擠到最外面一層的份。偶爾好不容易擠進(jìn)前兩排,比賽中的選手飛奔而來,帶動神轎極速掠過,大家不約而同往后退,我一下又被擠出來。辦法總比困難多。有一回,透過一個發(fā)小高舉著的手機(jī)攝像頭,我竟也有幸看見前方“老爺”飛馳而過的景象,這也算是獨辟蹊徑的觀看“走安”方式咯。
看不清,卻聽得見。鑼鼓聲、吆喝聲、喝彩聲、鼓掌聲,聲聲入耳。單單聽著這些潮水般壯闊的聲響,就足夠我想象灰埕正中央的盛況了。都說“故鄉(xiāng)在舌尖上”,之于我,故鄉(xiāng)也在耳朵里。
我們的先人真智慧,竟想到用這樣一種別開生面的方式來慶祝新年、歡度元宵、祈福平安、表達(dá)祝愿,而他們的后代更堅持和熱忱,將它傳承得有模有樣、有聲有色、盛大隆重、精彩紛呈。

就是這樣,王厝隴村以各種形式的歡慶活動將鬧元宵掀起一股又一股的高潮。
早在正月十六的白天,王厝隴村便在“營老爺”。村中青壯年男性抬著三山國王、夫人及福德老爺圣駕巡游于村里的每一條大路、每一條小巷。所到之處,鞭炮噼啪作響,煙塵彌漫里洋溢的是村民喜悅的笑臉;所過之處,鮮艷紙屑鋪滿一地,那是新的一年通往幸福生活的康莊大道。明月高懸時,煙花秀接連上演。人們仰望空中一束束綻開的“花朵”,不住發(fā)出驚嘆聲,眼睛都不舍得眨一下,生怕錯過最美麗的那朵。一旁池塘的水面上映出“百花齊放”的倒影,比高處真實的煙花還要璀璨。打在祠堂屋頂上、榕樹上那些,一瞬間照亮烏黑的瓦片和墨綠的樹葉,好像給它們鍍上一層華彩的金子。
今年的正月十五就更隆重一些了。四月初八是鰲頭鄉(xiāng)大鬧熱,按祖宗立下的規(guī)矩,輪到“燈首”的主辦社當(dāng)年應(yīng)在這天負(fù)責(zé)抬鰲頭古廟諸神按既定庵路巡游全鰲頭鄉(xiāng)。七年一屆的“燈首”今年恰好輪到王厝隴村。正月十五從早到晚,王厝隴村的青年們排成長隊,抬著華光大帝圣駕及諸神,由高燈、鑼鼓隊還有身著一色長袍的鄉(xiāng)中長輩開路,巡游鰲頭七社。“文營”中的諸神目光如炬,正襟端坐,透露出威嚴(yán)與神圣,吸引眾多村民與路人駐足觀賞。翹首張望中,人們多了一份盼望,盼望四月初八大鬧熱的到來,盼望那一天神前、燈光秀、營標(biāo)、營老爺和鑼鼓隊演奏等民俗活動更盛大的呈現(xiàn)。
這一刻,鬧元宵尾聲“走安”將屬于過年的熱烈氣氛推至最高點,也是人們結(jié)束春節(jié)、收心干活的“儀式”。一如過去許許多多個正月十六,每次“走安”過后,新灰埕就恢復(fù)日常的平靜,等候來年再次迎接這個熱鬧喜慶的日子。
新灰埕的兩百米外,是貫穿全鎮(zhèn)的交通要道——東梅路。路上車來人往,路旁有商店、工廠、學(xué)校、菜市場,喧囂繁華。鎮(zhèn)子發(fā)展日新月異,人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王厝隴村新灰埕上的“走安”傳統(tǒng)民俗卻保留不變,“走”了一年又一年。
走安,走平安,越走越平安,真值得一走再走啊。

來源|潮州日報
圖片|張澤慧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