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2案例入圍2024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關注案例
發布日期 : 2025-05-12 21:12:44
文章來源 : 潮州日報 潮湃新聞客戶端
近期,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公布了30項“2024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典型案例”,7項“2024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關注案例”。該項活動共收到26個省(區、市)的166項案例申報,涵蓋文旅融合、傳統承續、藝術鄉建、產業引領等多個方向,入圍案例由住建部、農業農村部、文旅部、清華大學、天津大學、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相關專家評議產生。
廣東4個案例入圍。其中,潮州2個案例入圍“關注案例”,分別是“保護文化傳承載體 賡續古寨歷史文脈”(潮州市潮安區龍湖鎮市頭村、市尾村)、“留住鄉愁文化,煥發嶄新活力”(潮州市饒平縣所城鎮所城社區)。
本案例由潮州市潮安區龍湖鎮申報。市頭村、市尾村位于龍湖鎮東部,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資源豐富。該處有“廣東省最美人文歷史鄉村”“廣東最美十大古村落”龍湖古寨,并入選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早在1985年,龍湖鎮按照“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保護方針,成立龍湖寨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加強對古寨的管理和開發引導。后設立潮州市潮安區龍湖古寨旅游發展有限公司作為龍湖古寨日常管養維護單位,建立文物、歷史建筑日常巡查、維護及修繕利用管理機制,強化保護工作的實操性,更好地保護及傳承龍湖古寨傳統村落建筑風貌。
龍湖古寨
近年來,積極推進“千年古寨文化旅游品牌化”建設,依托龍湖古寨和美麗鄉村建設等有利契機,提升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打造“古寨+商業街+生態旅游區”的全新旅游閉環,積極宣傳并帶動村民參與到建設中來,栽植本土果蔬、木本花卉打造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為庭院植綠添彩,每年吸引游客達到60萬人次,旅游收入4000多萬元。
文化展場
美麗庭院
舞龍表演
本案例由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饒平縣所城鎮政府申報。大城所位于饒平縣所城鎮所城社區,古稱“大城守御千戶所”,是一座明朝洪武年間建成用于抵御倭寇的古城,距今已有630年歷史。大城所呈方形,建成面積430多畝,保存著外方內整的城堡平面及田字型道路骨架、三街六巷的棋盤式路網格局;城內古井星羅棋布,古樹蒼碧,整體古風古貌猶存。2002年“大城所”被列為廣東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列為中國傳統村落,對研究古代建筑史、明清文化等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
大城所俯瞰
同時,大城所端午節游旱龍也是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明代《東里志》記載稱:大城所結彩為龍舟,或以彩紙糊之,各扮故事,演戲竟日。端午節游旱龍習俗與所城內各種民俗活動相互融合,囊括了潮州地區的刺繡、剪紙、雕刻等傳統工藝,以及潮州音樂等諸多民間藝術形式,又融合了周邊的客家文化和閩粵沿海的海洋文化特征,特別是表現明清海防歷史的扮景活動,呈現出衛所最傳統的職能,對于研究我國東南沿海海防和海洋文化發展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游旱龍
近年來,當地不斷加大古城修復和文物保護力度,建立古城風貌控制和管理機制,妥善解決古城保護與提升城內居民居住條件的矛盾,確保古城整體風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著力優化人居環境,從文旅視角提升大城所內部及周邊街道文化環境;非遺遺產活化利用,以大城所朝陽門為舞臺,城墻為背景,以端午節“游旱龍”非遺節為主體,串聯舉辦攝影大賽等文化活動,開發打造一批文旅IP符號和文旅節點,如“圩鎮客廳”古校場、村史館等;探索農文旅產業融合,與周邊西澳島、七夕井酒店等文旅資源進行整合,申報省級旅游線路;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創建“古城黨建紅”網格黨員品牌,建立“黨員+志愿者”宣傳宣講隊伍,強化黨群合力,通過黨員帶頭、群眾配合的方式,引導廣大居民自覺參與古城保護工作。
古城修復
傳統手工藝
人閱讀
https://wan-chzhrb.chaozhoudaily.com/
26,029,98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