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生不銹鋼有限公司廠區。
走進“中國五金不銹鋼制品產業基地”潮安區彩塘鎮,廣東創生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多條智能生產線開足馬力運轉,“機械手”生產線正不停地運作。該公司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陳國欣正與現場工人交流,了解車間生產情況。
陳國欣在生產車間檢查
從最初的青澀少年到如今的技術中堅,20多年來,陳國欣刻苦鉆研、開拓進取,在技術領域深耕細作、不斷突破自我,對生產工藝、技術壁壘、管理模式進行改革升級,使生產效率和公司效益得到較大提升。陳國欣以青春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這幾年,公司不斷對生產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目前已引進改造18條自動生產線。”陳國欣向記者介紹,公司的生產線只需一人操作,5秒鐘就能生產出一個產品,相當于過去14名工人的工作量。生產線的投入使用,也讓工藝處理更為精細,大幅提升了產品的美觀度與耐用性,在提高產能和保證質量的同時,大大節約人工成本,減輕工人勞動強度。
陳國欣在生產車間檢查產品。
在工作中,陳國欣善于觀察、思考和研究,經常冒出很多新奇想法,并付之于試驗和行動。憑借精于鉆研的精神,陳國欣在技術研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多次用發明和創新攻克了技術障礙,他受聘為中國日用五金技術開發中心第八屆炊具專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在國內學術期刊發表論文3篇,目前取得發明專利3件,實用新型專利36件。
陳國欣在實驗室工作。
這些專利不僅推動了企業產品的迭代升級,更直接轉化為市場銷售的強勁動力。2023年,創生公司銷售額達1.4億元,納稅570萬元;2024年,這一數字更是躍升至2.03億元,納稅額達到765.5萬元。一串串亮眼的數據,正是陳國欣技術創新成果的直接體現,也是他對企業經濟效益提升最顯著的貢獻。
從創業到創新,從制造到智造。扎根彩塘并不斷發展壯大的創生公司,在陳國欣及同事的努力下,突破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了眾多創新產品、改造提升了多項生產工藝技術。從最初一個小湯鍋發展到如今各式各樣的不銹鋼炊具,創生已擁有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近50件,并獲評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
陳國欣十分了解行業內的最新技術和質量要求,他代表公司參加國家標準《不銹鋼器皿》起草,既提升了行業整體水平,也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質量提升,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為行業規范化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
潮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潮安區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潮安區“四梁八柱”民營企業稱號……每一項榮譽都是對陳國欣及其團隊努力的肯定,而他本人也因此榮獲省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陳國欣還注重“傳幫帶”,發揮示范作用帶動員工成長。他建起勞模與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將其打造成創新、學習、交流的平臺,把寶貴經驗和精湛技藝傳授給更多的員工,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從一個人干到帶大家干,從一個人創新到帶動大家一起創新,陳國欣用實際行動讓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在企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陳國欣工作的實驗室。
多年來,陳國欣還積極代表公司參與各類公益活動,尤其關注教育設施的建設和改善,通過捐獻資金用于鄉村振興、修建學校等多個領域,為更多孩子點亮知識的燈塔。
“只要能保持工作上的熱情和韌勁,平凡的崗位也能走出不平淡的人生。”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陳國欣深受鼓舞,也深知責任重大。他表示,將繼續發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以技術為筆,以創新為墨,帶領全公司職工,把“制造業當家”推上一個新的臺階,為企業的發展貢獻智慧,更為社會的進步貢獻力量。
文字|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丁玫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春生
編輯|張澤慧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