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潮安區人民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一大引領、三大戰役、六大提升”工作部署及區委“116”工作安排,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有力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加快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潮安實踐邁出堅實步伐。
潮州市潮安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勝利召開。

縣域經濟持續壯大。37項關鍵任務指標順利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稅收總收入、農業總產值等重點經濟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4.73億元、增長3.8%。彩塘鎮、楓溪鎮、鳳塘鎮等3個鎮躋身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楓溪鎮上榜中國鎮域經濟發展潛力100強,鳳塘鎮入圍鎮域投資競爭力500強。金石鎮入選省小城市標準規劃建設中心鎮試點,鳳凰鎮入選省級首批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試點,“東鳳芡實”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403個村集體年收入超10萬元,其中212個村集體年收入超50萬元。城鎮建設提速提效。區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實施。古巷鎮、鳳塘鎮2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方案獲省級批復。134個“微利+公益”央企共建項目實施,54個項目率先完工投用,超5.38億元的社會資本助推鎮村建設。廣梅汕鐵路潮安站恢復客運,省道S504江東段加快建設,S505、S232、S233三條省道實現串聯互通。全區933條自然村實現“通硬化路”全覆蓋,完成危橋改造4座、村道安防工程135.5公里。城鄉風貌整治提升。鳳凰茶谷等4條示范帶建設扎實推進,“東大門”提升工程13個“城市門戶”路段完成改造提升,13個鎮完成“七個一”建設,建成美麗入口通道19個、美麗示范主街32條。完成農村“三拆”超48萬平方米、“三線”整治1137.35公里。楓江水質連續三年達標,韓江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以上。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7.8%。完成森林質量精準提升3.93萬畝,赤鳳鎮入選省級重要濕地名錄,區自然資源局獲評“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先進集體”。
經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高鐵潮汕站區配套設施實現營收增長25%,安匯產業投、信和城建投實現資產翻番。新增企業4072家,全區市場主體超14萬戶。“政銀企”合作幫助1081家企業成功融資超12億元,全區存貸比提升至36.3%、創近10年新高。重點領域改革亮點紛呈。沙溪沙一村、沙二村試點盤活園區低效土地307畝,劃留用地等一批遺留問題妥善解決。整改違法用地883.95畝、違法建設212.57萬平方米,無人機應用系統成為全省首個全域覆蓋、使用場景最多的低空經濟創新項目。農村“三塊地”改革領跑全市,“房地一體”完成確權登記約10萬宗、100%實現“應登盡登”,農村建房審批建設工作實現“零”的突破。新增集中連片土地流轉面積4376.5畝、墾造水田指標1673.57畝。全區83宗農村供水工程基本實現區域統管、覆蓋人口比例提升至95.64%,彩塘鎮供水回收率超90%。政務服務改革卓有成效。營商環境清單完成率達100%,成功解決20宗企業602畝用地需求,減少企業用地成本4638萬元,工業氣價處全省低位水平。行政許可事項時限壓縮率超94%、即辦率超91%、全流程網辦率達94%,零跑動事項占比超99%,全年辦結涉企事項超1.6萬件。
產業質效全面提升。成功入選省食品工業培育試點縣,陶瓷產業集群上榜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庵埠食品基地獲評“外貿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基地”、綜合評估位列全省前三。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3%,新增“優大強”企業28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家,“小升規”146家、超年度任務2.18倍,“四上”企業總量突破1000家,產值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增至164家,三環集團上榜“廣東企業500強”。總投資超77億元的210個工業項目加速推進,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投資超12.5億元,188家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累計關停“散亂污危”瓷泥企業116家,新增規上瓷泥企業44家。產業空間有效拓展。省級園區東山湖現代產業園41宗供而未建用地妥善解決,盤活產業用地1049畝,園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7.53%、稅收增長8.24%。大嶺山產業園完成省級經濟開發區調區。鳳塘試點片區41畝工業用地完成供地、40畝工業用地通過“村企合作”模式順利開發,梅林湖片區成功與萬洋集團合作建設工業地產。實施“工改工”3500畝,完成土地整備1411畝、土地收儲2238.09畝。創新要素加快集聚。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4.75億元、增長5.4%,新增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19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分別增至200家、173家,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和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5.6%。累計建成省級工業設計中心3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9個。新引進博士、博士后13名,博士、博士后科研平臺從27個增至32個、數量穩居粵東西北各縣區首位。
項目策劃提質增效。新增策劃生成項目94個、總投資111.37億元,成功爭取省、市重大項目年度前期工作經費860萬元。新增大規模設備更新儲備項目152個、總投資81.79億元。總投資299.44億元的55個專債項目通過國家兩部委審核,爭取到專項債券資金25.74億元,規模為近十年之最。項目建設攻堅突破。省、市、區重點項目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100.05%、100.89%、115.34%,12個交通項目全面鋪開、完成投資13.52億元;中小河流綜合治理、安揭東鳳兩大灌區連通等水利工程建設推進有力、完成投資超4.2億元;713項電力配網工程建成投用。招商引資多點開花。“招商工作二十條”有效落地,信基沙溪全球采購中心等156個項目簽約落地,投資額177.33億元、增長41.77%,簽約投資額和增速均創歷史新高。簽約項目數、投資總額、2023年項目開工率等指標位居全市首位。華界新材料、萬洋眾創城等重點招商項目相繼實現“拿地即開工”,簽約建設周期分別用時88天、70天,維美德項目28天完成洽談到簽約,連續刷新項目落地的“潮安速度”。
辦展模式持續升級。“潮食會”“智能衛浴產業大會”等“家門口的展會”成功舉辦,達成意向訂單超150億元。第二屆“潮食會”市場化專業化辦展模式獲省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對外貿易持續攀升。全區出口總額增長17.6%、增速居全市首位,陶瓷出口總額增長22%、增速創近3年新高。“粵貿全球”、國際食品及酒店用品展、中國消費品品牌展等境內外重點展會參會企業超400家次,新設外資企業8家,總投資1.65億美元的萬實·潮汕智慧物流園項目落地潮安,實際利用外資新增543萬美元。消費市場持續升溫。投入3128.85萬元汽車“置換更新”、家電“以舊換新”等政府消費補貼,拉動線下銷售4.78億元、線上銷售231億元。新增限上商貿企業56家,中華老字號、廣東老字號企業分別增至2家、25家。開放合作持續深化。羅湖-潮安合作共建產業園區正式揭牌,70項商事登記實現“跨域通辦”,5家企業入駐創享島,累計7個產品入選“圳品”、5個產品獲評深圳“百強好產品”、創建“深圳農場”3個,數量均在全市領先。全年接待港澳臺僑19批次1533人次,僑捐項目大吳會客廳、大吳村文化藝術館建成開放,大吳村上榜首批“廣東美麗僑村”。
文化保護有力有效。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順利推進,文物保護點增至557處,“非遺”項目增至98項,潮州單叢茶文化系統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原創歌曲《鳳凰飛進中國夢》入選全國少數民族優秀聲樂作品展演。文旅融合有聲有色。鳳凰山、龍湖古寨片區入選省農文旅融合發展試點,“古寨鄉韻 多彩非遺”之旅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新增國家AAA級旅游景區2個、文旅特色鎮村4個,“5·19中國旅游日”系列活動反響熱烈,旅客數量、旅游收入分別增長17.68%、13.41%。“花間堂”精品度假酒店等文旅項目相繼落地,8家單位在省級鄉村酒店(民宿)評比中獲2金6銀的好成績。文體惠民有溫有感。高質量舉辦“文化潮安·多彩非遺”等各類文化活動超500場次,區圖書館、博物館建成投用,文化供給豐富多彩,全民健身氣氛高漲。
民生保障持續加力。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于民生的比例維持在80%以上,省、市、區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完成。“粵菜師傅”等“三項工程”培訓3710人次,就業驛站服務群眾超3000人次,新增城鎮就業5531人,實現失業人員再就業2606人次、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413人次,超額完成上級下達任務。全區新增社保參保人數5243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升至96.5%、排名全市第一,發放低保金、特困供養金、臨時救助金約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7萬人次。社會事業持續進步。庵埠中學改擴建工程等教育項目竣工投用,區級教育集團、鎮級教育集團分別增至5個、8個,新增基礎教育公辦學位3145個,全區托育機構可提供托位達5289個,提前實現“5085”目標。金石鎮龍閣小學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楓溪中學獲評“廣東省中小學數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示范校”。區人民醫院國家標準化代謝性疾病管理中心入選全國示范中心,區第三人民醫院竣工投用,新增國家“推薦標準”基層衛生院3家。5個鎮級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完成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331戶,建成鎮級“長者飯堂”11家,楓溪鎮堤頭村、浮洋鎮大吳村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安全防線持續筑牢。國家東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竣工驗收。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縱深推進,生產安全事故數量、死亡人數分別下降37.83%、22.22%,道路交通重點指標全面下降。全年刑事案件實現立案數同比下降,破案數、刑拘數同比上升的總體目標。
黨建引領進一步強化。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深化落實省委巡視反饋意見整改,嚴格執行區委堅決落實“兩個維護”十項制度機制,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區政府工作例會常態化開展,以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形式推進重點工作任務超200項。法治建設進一步深入。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1件、政協委員提案100件,辦復率100%、滿意率100%。創新“宗祠文化+鄉賢文化+家風文化”融合解紛模式入選全國新時代“楓橋經驗”優秀案例,3個村(社區)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深入落實,堅持過緊日子,“三公”經費從嚴從緊控制,非急需、非剛性一般性支出壓減12%,審計監督不斷加強,監督體系不斷健全。

2025年潮安區人民政府工作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市委十五屆九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按照區委二屆九次全會暨區委經濟工作會議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會和諧穩定,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加快推動潮安高質量發展,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潮安實踐不斷走深走實。
2025年潮安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進出口總額穩量提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穩定在2%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000人;糧食產量、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和地表水水質優良率均完成市下達任務。
2025年重點做好十個方面工作:
1、突出協調發展,在縱深推進“百千萬工程”上抓攻堅、見實效。
2、突出破立并舉,在全面深化改革上抓攻堅、見實效。
3、突出擴大投資,在實施“重大項目突破年”行動上抓攻堅、見實效。
4、突出全域美麗,在實施“城鄉品質提升年”行動上抓攻堅、見實效。
5、突出產業倍增,在大抓工業產業上抓攻堅、見實效。
6、突出質量立區,在推動質量變革上抓攻堅、見實效。
7、突出“工商并舉”,在深化開放合作上抓攻堅、見實效。
8、突出文化賦能,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上抓攻堅、見實效。
9、突出務實為民,在提升群眾幸福指數上抓攻堅、見實效。
10、突出善為實干,在提升政府服務效能上抓攻堅、見實效。
發展航船已云帆高揚,強區步伐需厲行實干。潮安區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守正創新、開拓進取,堅定信心、苦干實干,奮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潮安實踐走深走實,為把潮州建設得更加繁榮美麗、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圖|安府辦 安宣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