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市人民醫院通過了國家級房顫中心的認證,成為潮州市首家通過房顫中心認證的醫院。而相比于胸痛中心,人民群眾對房顫這一病癥的知曉率較低。什么是房顫?它有什么危害?建立房顫中心有什么作用?下面就嘗試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語言解答上述問題,普及房顫的科學知識。

資料圖片
什么是房顫?
房顫也稱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最新的研究顯示,房顫的患病率可謂是“年年高”,45歲以上的人群更是達到了1.8%,隨著年齡的增長,房顫的患病率也逐漸攀升,據統計,我國約有1200萬房顫患者,但實際患者數可能更高,因為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癥狀不明顯而不知自己患有房顫。
在房顫中,心臟的上部——心房,會出現不規則的、快速的跳動,幅度較小,被稱為“顫動”。這種顫動會導致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到身體的各部位,增加心力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
房顫有什么危害?
房顫可導致心房內的血液流動緩慢,部分血液在心房內停留聚集,形成團塊狀的血栓,血栓一旦脫落,可順著血流方向流向腦的動脈,阻塞腦動脈后導致腦梗塞。患者可出現一側肢體癱瘓、失語,甚至昏迷不醒,也即是腦中風。未接受治療的房顫患者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是無房顫患者的5倍,故此不得不慎重對待,接受醫生的規范化診療,防患于未然。
約三分之二的房顫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癥狀,可出現心悸、胸悶、氣短、乏力、頭暈等。就診時有經驗的醫生可通過體格檢查發現房顫,應用聽診器聽診,可發現心臟跳動的聲音強弱不等,心率快慢不一,心臟跳動的次數大于脈搏跳動的次數。而心電圖的檢查可進一步確定診斷,主要表現為正常的心房收縮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的心房顫動波,幅度較正常的心房收縮波小。頻率也相差較大,正常的心房收縮波頻率多為每分鐘60-100次,而心房顫動波的頻率達到每分鐘350-600次。另外,心房顫動時會影響到心室的收縮,房顫時心室收縮波的頻率也變得不規整,心室收縮波的間距絕對不整齊,這是房顫心電圖的另一個重要特征。
房顫可通過簡單易行且經濟的常規心電圖檢查得以確診。部分陣發性房顫(時而房顫,時而轉為心臟正常節律)可通過長時間的心電監測,即24小時動態心電圖而捕捉到非持續性的心房顫動。
建立房顫中心有什么作用?
房顫中心的建設及成功認證,房顫門診的開辦,使房顫患者得到較好的規范化治療,也得益于醫院能獨立完成高精尖技術——導管射頻消融手術。房顫的射頻消融微創手術,是通過靜脈(像打針一樣)置入直徑如圓珠筆芯一樣的導管到達心臟,利用高頻能量消融心臟內部的異常傳導組織,從而恢復心臟的正常節律,終止房顫。
對于考慮房顫導管消融的病友們,首先要進行全面的臨床評估,包括識別并糾正導致房顫的可逆因素,評估手術風險與復發風險,并結合自身意愿。相比于藥物治療,導管消融可顯著降低房顫復發風險。減少心血管病住院次數,有癥狀的房顫患者,如抗心律失常藥物無效或抗凝藥物不能耐受的話,導管消融是個不錯的選擇。
編輯|李歡歡
審核|梁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