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木雕(“潮州金漆木雕”簡稱),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是“中國四大木雕”之一,以極盡精美的立體多層次鏤空雕和金漆技法而著稱于世,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潮州木雕匠人們在尊重傳統、保持精髓的基礎上,在題材和風格上不斷探索、創新,將這一古老藝術與現代審美、市場需求相結合,推動其向更加多元化、精品化的方向發展。
12月18日,潮州文化大學堂“品‘潮’尋蹤”第八期在潮州日報社舉行。本次活動以“一雕一刻總關情”為主題,邀請潮州木雕非遺傳承人、產業從業人員及專家學者,結合自身從業經歷及專業見解,深入挖掘闡釋潮州木雕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及品牌打造等,共同探尋潮州木雕產業傳承與發展新機遇。活動由市委宣傳部主辦、潮州日報社承辦。
嘉賓熱烈討論,探尋潮州木雕產業傳承與發展之路。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東潮木雕藝術流派創立者李中慶:
將東陽木雕技藝融入潮州木雕
李中慶
創新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創立“東潮木雕藝術流派”正是李中慶對融合創新的積極探索。
在潮州的三十余載歲月里,李中慶從一名東陽木雕工匠,逐步成長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初到潮州,我被潮州木雕作品中對人物動作、體態的夸張藝術處理和流利線條所吸引,但也發現其在細膩雕琢上的不足。如何將東陽木雕的細膩工藝與潮州木雕的靈動風格相結合?”活動現場,李中慶向觀眾分享自己接觸潮州木雕后的心得感悟。經過潛心鉆研與試驗,他成功地將自己早年習得的東陽木雕技藝融入潮州木雕,既保留了東陽木雕的精巧,又吸收了潮州木雕的動感,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潮木雕藝術流派”。
回首往昔,李中慶坦言,在創新過程中也曾不斷面臨挑戰。他曾受一位美術老師之邀,根據八駿圖水墨畫創作木雕。起初,他未予以足夠重視,然而連續三次折戟讓他意識到,想要完成這件作品,必須掙脫傳統桎梏,謀求突破。于是,李中慶將東陽木雕的浮雕技藝與潮州木雕的通雕手法相結合,研創雕刻主體以35至45度斜立于底板的獨特雕刻技術,賦予作品前所未有的立體感與動態美。這一次的創新嘗試,也為“東潮木雕藝術流派”的發展開辟了新的方向。
“創新是潮州木雕藝術發展的必經之路。”李中慶強調,傳統工藝的傳承絕非機械地復刻,而是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作為手藝人,必須筑牢技藝根基,敢于、善于并懂得創新。只有技藝扎實了,才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就像我們畫一條線,一定要畫得直;畫一個圓圈,一定要畫得圓。”李中慶補充道。
“創新之路固然布滿荊棘,或許十年心血會付諸東流,或許功敗垂成,但只有這樣,才能夠推動潮州木雕藝術的發展與進步。”李中慶表示,無論是木雕藝術還是工藝美術,作品都應反映時代特征。因此,他不斷嘗試將新的題材、元素融入作品中,使其既具有傳統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確保始終走在創新的前沿。

潮州市工藝美術師辜培東:
試錯也是一個完善個人風格的過程
辜培東
木雕藝術的創新,既是對傳統的傳承,也是對未知的試錯;只有不斷嘗試,才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
辜培東開啟潮州木雕從業之路,始于家庭責任與傳承的擔當。2006年大學畢業后,他考入公安系統。但在2012年,為了助力身為國家級潮州木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的父親辜柳希改善宣傳推廣的不足,他毅然放棄穩定的公職,全身心投入到潮州木雕事業中。自此,他全心致力鉆研潮州木雕,在傳承家族技藝的同時,積極探索潮州木雕在新時代的發展之路。
在對潮州木雕非遺技藝的傳承上,辜培東始終堅守傳統技藝的精髓。他潛心鉆研傳統多層次通雕工藝,對其獨特的藝術價值有著深刻的領悟。同時,作為新一代潮州木雕匠人,他也意識到傳統工藝在當代市場上所面臨的挑戰。
“作為一名木雕從業者,我知道創新對于傳統藝術的重要性,近年來,我多次嘗試將現代審美和實用性融入木雕作品中。”在現場交流過程中,辜培東展示了兩件創新之作。他講述道,其中一件是疫情期間因客戶需求創作——將鏤空花瓶與香薰巧妙搭配的木雕作品,推向市場后深受消費者青睞,銷售成績斐然。當他依據該爆款作品推出另一款新作時,雖制作精美,卻因實用性不強、成本過高而市場反應不佳。“創新是一個不斷試錯、持續完善個人風格的過程。”辜培東表示,這次經歷并未讓他氣餒,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創新的決心,并認識到消費者接受度是創新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因素。
與此同時,辜培東還積極關注現代高新科技給木雕行業帶來的沖擊和影響。他還鼓勵年輕的木雕創作者,要善于利用如抖音、微信公眾號等現代媒體平臺宣傳作品,進一步拓寬市場,讓潮州木雕在新時代綻放更耀眼的光芒。

廣東省工藝美術師、潮州木雕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郭奕輝:
守正創新才能吸引年輕群體關注
郭奕輝
年輕的潮州木雕傳承人,不僅要傳承經典,更要創新風格,讓木雕藝術更加貼近年輕人的審美和生活。
郭奕輝的潮州木雕從業之路源自家族傳承,到他已是第五代。性格活潑外向的他與人們印象中需靜下心鉆研雕刻技藝的木雕匠人并不相符。郭奕輝坦言,父親從未強迫他學習木雕,但他在多次隨父親參加博覽會和展示活動后,深感潮州木雕不僅是一門手藝,更是承載深厚文化底蘊的藝術瑰寶。他逐漸認識到傳承這門手藝的重要性與責任感,于是決定投身于木雕學習。
“我想先把父輩留下來的好東西學透徹,再去創新,這樣的創新才有深度。”在學習過程中,郭奕輝專注于傳統經典的鉆研,力求掌握每一個細節,并深入粵東地區的古建筑、祠堂、廟宇等,探尋木雕背后的文化底蘊與歷史淵源。他認為,這些古老建筑中的木雕元素,是潮州木雕發展歷程的生動見證,是取之不盡的創作靈感源泉。
此外,郭奕輝積極探索創新之路,傾向于寫意、夸張的木雕擺件創作。在他看來,這類擺件近看或許不夠精致、略顯粗獷,但遠觀韻味十足,是他所追求的獨特風格。他還開發文創產品,將大件作品按比例縮小并融入動漫IP形象,制作出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小卡通木雕。這些文創產品在牌坊街、廣濟橋等景點展示時,收獲了諸多好評,成為潮州木雕與年輕群體連接的橋梁。
郭奕輝致力于推動潮州木雕年輕化,與團隊成立藝術館和研學基地,常態化舉辦培訓研學活動,為學生提供親身體驗和動手操作的機會,使其深入了解潮州木雕的魅力。他認為,開設潮州木雕研學課程要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進行個性化定制,以生動有趣的方式講述木雕故事。此外,他充分利用各大自媒體平臺發布作品進行引流。“我希望通過互聯網的強大傳播力,讓更多人看到年輕一代潮州木雕傳承人對這門傳統技藝的堅守與熱愛,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潮州木雕傳承與創新隊伍。”郭奕輝說。

潮州木雕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陳嘉:
讓潮州木雕融入現代生活
陳嘉
通過風格創新設計和開發文創產品,讓潮州木雕走進更多人的日常生活,是年輕一代木雕傳承人的重要使命。
陳嘉出生于潮州木雕世家,自小便對木雕藝術充滿好奇與熱愛。小學時與父親合作完成的木屋手工作品獲得佳獎,更加堅定了她學習木雕的決心。陳嘉說:“通過這件作品,我得到了認可,從那時起,我就渴望學習木雕工藝。”帶著這份熱情與執著,她忍受住了木雕學習初期的枯燥,以及大件雕刻木頭對女生的體力挑戰,從砂紙打磨學起,逐步掌握雕刻技巧。憑借著不怕苦、不服輸的精神,陳嘉在木雕之路上穩步前行。她感慨道:“木雕讓我的心性更加沉穩,遇到事情能冷靜思考,不再像以前那樣浮躁。”
在傳統木雕工藝里,陳嘉對“龍蝦蟹籠”題材情有獨鐘,因為這是家族傳承的瑰寶。她表示,年輕一代非遺傳承人要把傳統技藝傳承好,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探索。在木雕技藝的探索中,陳嘉認識到自身的特點,選擇了小而精的創作方向。她創作的打火機體積大小的小型“龍蝦蟹籠”,便是她探索的結果。她坦言:“立體鏤空雕中的動物題材對我來說難度較大,體力上也不及男師傅,所以我將目標放在了小文創作品上。”
不僅如此,陳嘉還積極與各類奢侈品牌、汽車品牌合作,借助知名品牌力量,進一步擴大潮州木雕的影響力。陳嘉說:“單靠我個人力量有限,與品牌合作能讓更多人了解潮州木雕。”在牌坊街等景點進行潮州木雕展示時,陳嘉在與游客的互動中了解到他們對“小而精、便于攜帶”作品的需求,進一步堅定了她的創作方向,深耕潮州木雕文創產品。陳嘉表示,希望通過如梳子、香薰、筆筒等小物件文創產品,讓潮州木雕融入日常生活,讓大家感受到非遺文化并非遙不可及。
在未來的創作中,陳嘉期望讓非遺更加生活化,以創新為驅動,積極探索潮州木雕與現代生活的融合點,努力讓這一古老技藝在新時代走進千家萬戶,融入現代人的生活中。

潮州市博物館文博副研究館員吳麗娥:
利用平臺宣傳推介潮州木雕
吳麗娥
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保護和傳承潮州木雕文化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潮州市博物館所舉辦的潮州木雕展,是一扇向世人展示潮州木雕魅力的窗口。文博副研究館員吳麗娥,在潮州市博物館從事文物工作三十余年,與潮州木雕有著不解之緣。她介紹道:“潮州木雕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唐代,至清代達到鼎盛,在《辭海》中都有其專門詞條。市博物館內珍藏的明清木雕精品,生動展現了潮州木雕技藝的巔峰狀態。”
據吳麗娥介紹,市博物館館內珍藏的清代潮州木雕大神龕,過去因展廳空間限制曾長期存放于庫房,猶如“養在深閨人未識”。經展廳改造后,這件國家級瑰寶現展于二樓第二展廳,其雕刻精美、工藝精湛,令參觀者嘆為觀止。尤其是方寸大小的人物雕刻,衣服上的浮雕花紋栩栩如生,足見當時工藝師們“耕田如繡花”般的用心:竭盡所能,精雕細琢。吳麗娥誠邀潮州木雕愛好者前往市博物館觀賞,親身感受清代潮州木雕的魅力。此外,館內還收藏著許多潮州木雕精品,如明代木雕“府樓猴”,形象生動、憨態可掬;民國時期的木雕金漆畫,以漆與金粉混合繪制,呈現金碧輝煌的視覺效果;而神轎、饌盒等用品做工精致,盡顯潮州木雕的多元魅力。
在活化利用方面,吳麗娥認為,潮州木雕已經走出潮州,在更廣闊的舞臺上綻放異彩。中央電視臺曾以清代潮州木雕大神龕為主角講述海外華人的家國情懷,引起強烈反響,該節目片段在市博物館木雕展廳循環播放,進一步提升潮州木雕的知名度;2020年中國國家博物館與廣東省相關單位聯合舉辦的“雕繪乾坤——潮州木雕展”大型展覽,集中展示了潮州木雕精品,在全國范圍內廣泛傳播了其文化價值;廣東省博物館新館開館首展便有潮州木雕展,持續展示著潮州木雕的代表性作品;潮州本地也多次舉辦木雕展……吳麗娥堅信,通過各級博物館之間的協同合作與積極推廣,將為潮州木雕的傳承發展提供強大助力,也為其在新時代的創新與傳承奠定堅實基礎。

文字整理|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陳瑩 翁燁凰
圖片|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黃春生
視頻|潮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蔡泳
編輯|張澤慧
審核|詹樹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