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卓群
近日,拜讀了潮州知名作家、詩人陳耿之的《十詠韓文公》,深感這組詩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的天空中閃耀著獨特的光芒。陳耿之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和精妙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韓愈在潮州的功績以及其留下的深遠影響,讀來令人回味無窮。今特賞析點評,以饗讀者。
在七律《一代文宗枕未安》中,詩人開篇便描繪了韓文公初至潮州時的不安與孤獨,“一代文宗枕未安,蠻荒瘴疬影形單”,將韓愈所處環境的惡劣與艱難生動地呈現出來。隨后,通過“舉賢趙德興州學,陶范儒家化典藩”,贊頌了韓愈在潮州興學重教、推行儒家禮教的功績,體現了他對潮州文化發展的深遠影響。“文伴眾生驅鱷滅,名垂千古念韓歡”,則以豪邁的語言贊美了韓愈的文學力量和他在民眾心中的崇高地位。尾聯“居潮八月深情謎,有愛于民不絕彈”,強調了韓愈在潮州短短八月卻留下了無盡的深情與功績,其愛民之舉值得永遠傳頌。整首詩對仗工整,韻律和諧,情感真摯,將對韓文公的緬懷與敬仰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
與之相呼應的姚繼新兄的原玉《祭韓文公》,同樣以韓愈被貶潮州的遭遇開篇,“奏章獲罪出長安,夕貶潮陽宦路單”,營造出一種悲涼的氛圍。接著,“祭鱷檄文驅頑惡,釋奴舉措革籬藩”,列舉了韓愈在潮州的一系列善政,凸顯了他的果敢與擔當。“育才興學一方盛,治水祈霖百姓歡”,進一步闡述了韓愈在教育和民生方面的貢獻,使百姓安居樂業。最后“后至諸君當鏡鑒,莫教歲月自輕彈”,則以勸誡之語,希望后人以韓愈為榜樣,珍惜時光,有所作為。兩首詩相互映襯,共同展現了韓愈在潮州的偉大形象。
七絕《廣濟橋臨眺憶韓公》次趙鼎詩韻,“鱷渡秋風留遺響,潮平兩岸頌堯年”,以秋風中鱷魚渡江的傳說留下的余音,以及兩岸潮水平穩百姓歌頌太平盛世為背景,烘托出韓文公的功績在歲月中依然被銘記。“師徒獻策韓公納,廣濟橋中憶大顛”,通過回憶韓文公接納師徒的獻策,在廣濟橋的情境中追憶大顛,展現了韓愈的開明與智慧。
趙鼎的原玉“老矣潮州韓吏部,饑餐渴飲似當年。明明月夜長相照,莫怪無書寄大顛”,以一種滄桑的筆觸描繪了韓文公在潮州的生活狀態,明月依舊,而人事已非,流露出對韓文公的深切懷念。陳耿之的次韻之作在繼承原詩情感基調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對韓文公在潮州事跡的獨特感悟。
《謁韓祠橡木》,開篇“形如華蓋攜花還”,生動地描繪了韓祠橡木的形態,如華蓋般壯觀,而“攜花還”又增添了幾分詩意與靈動。“衰盛稀繁俯仰間”,則在感慨橡木的興衰變化,于俯仰之間,盡顯歲月的滄桑流轉。詩人將目光聚焦在刺史當年栽樹之處,那是歷史的見證,更是韓愈功績的象征。尾句“尚書名賦耀韓山”,以“耀”字凸顯了韓愈的文學成就對韓山的光輝映照,使韓山因他的名賦而熠熠生輝。整首七絕,在有限的篇幅內,巧妙地融合了景物描寫與歷史追思,讓讀者在欣賞橡木之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韓愈的精神力量穿越時空的持久影響力。
《遠眺韓祠》,開篇“韓水長流向海行”,以韓水的奔騰不息象征著韓愈精神的流傳千古。“文公祭鱷鬼神驚”,突出了韓愈祭鱷這一壯舉的震撼力,連鬼神都為之驚動,足見其氣魄之大。“江山易姓千年少,勝過群雄萬馬爭”,用“江山易姓”這一罕見之事,強調韓愈對潮州的巨大影響,其功績超越了無數的群雄紛爭。整首詩氣勢磅礴,通過對自然與歷史的結合,贊頌了韓愈的非凡成就。
《春日潮郡北堤祭鱷臺即景留詠》是一首五律,格律嚴謹,意境優美。“朱欄通曲徑,綠浪托虹橋”,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線條優美的畫面,朱欄、曲徑、綠浪、虹橋,相互映襯,展現出春日北堤的生機勃勃。“渡口云亭立,航標碧水翹”,繼續以細膩的筆觸刻畫周邊的景物,云亭矗立在渡口,航標在碧水中翹起,寧靜而祥和。“木棉叢綻蕊,火焰樹相招”,通過描寫木棉綻放和火焰樹相迎,增添了春天的熱烈氛圍。尾聯“祭鱷韓公佑,千年煦色韶”,則呼應主題,強調了韓愈祭鱷帶來的福祉,使得此地千年以來都沐浴在美好的春光之中。整首詩情景交融,層次分明,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潮郡北堤的美麗景色和韓愈的仁德遺風。
在《贊韓公驅鱷》這首七絕中,“贊譽河山眾望高,韓文似海獨揚旄”,開篇即給予韓文公極高的贊譽,以山河之譽、文海之闊來烘托其威望,“獨揚旄”一詞更是凸顯了韓文公的獨特與卓越。“公為民庶驅兇鱷,液醤于今變美醪”,則具體描繪了韓文公為百姓驅逐鱷魚的功績,將昔日的艱難困苦化作如今的美好生活,富有歷史的縱深感,讓讀者深切感受到韓文公的愛民之心和其功績的深遠影響。
《木棉花開憶韓公》這首《菩薩蠻》,意境開闊,情感深沉。“參天古干紅梭織,赤龍吐焰萌芽碧”,以生動的筆觸描繪木棉花開的盛景,仿佛赤龍吐焰,充滿生機與活力,為下文憶韓公營造了壯美的氛圍。“疊榭似云樓,攜春來遣愁”,借景抒情,云樓疊榭之中,春天的到來似乎也能驅散憂愁,巧妙地將自然之景與內心的情感相融合。“雄文千仞立,祭鱷江流急”,高度贊揚韓文公的雄文如高山聳立,而祭鱷的行動則如江流般急切,展現出韓文公的果敢與擔當。“萬炬頌遷程,豐碑留閣亭”,以萬炬之光歌頌韓文公的遷謫歷程,其豐碑留在閣亭之中,永為后人銘記,表達了作者對韓文公的敬仰與懷念之情。
《夜讀韓公<初南食貽元十八協律>》這首七絕,“昌黎潮郡初南食,數十鮮烹擊缽催”,化用“擊缽催詩”的成語,展現出韓文公初嘗潮州美食時的情景,仿佛能看到詩人在急切地以詩記錄美食。“橙汁辣椒芼以品,佳肴美饌似珍瑰”,通過對食材和調料的描繪,凸顯出潮州美食的獨特魅力,也讓讀者感受到韓文公對潮州飲食文化的關注與贊賞。
在第九首《潮州竹竿山禮贊,次鄭板橋詩韻》中,詩人以簡潔明快的筆觸描繪了韓愈在潮州驅鱷治水的壯舉。起句“侍郎驅鱷世稱雄”,直接稱贊韓愈驅鱷的英勇無畏,樹立了其英雄般的形象。“當日巡堤步履匆”則生動地展現了韓愈為了百姓不辭辛勞、奔波忙碌的身影。而“插下筠篁修水壩”這一想象中的細節,充滿了畫面感,讓我們仿佛看到韓愈帶領民眾積極投身水利建設的熱烈場景。尾句“竹竿山下頌韓公”,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了對韓愈的贊美與歌頌,使得整首詩在情感上達到了高潮。此詩在韻腳的運用上和諧自然,與鄭板橋原詩韻相承,展現了詩人扎實的詩詞功底。同時,通過對傳說故事的巧妙引用,增添了詩歌的傳奇色彩和文化內涵。
第十首《韓江問秋偶感》同樣韻味十足。“桂花初綻報金秋”,以桂花綻放點明時節,為全詩營造出了一種清新、美好的氛圍。“山水含霞戒棹舟”化用成語“戒舟慈棹”,將韓愈在潮州接受大顛和尚建議,融合儒佛思想以治潮的典故蘊含其中,富有深意。“韓愈大顛千古頌,治潮八月擊中流”,直抒對韓愈和大顛和尚的頌揚,強調了韓愈在潮州短短八個月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其功績足以在歷史長河中激蕩起不朽的浪花。
陳耿之的這組作品,語言優美,韻律和諧。他巧妙地運用了各種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對仗等,使詩句更加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時,他在詩歌的節奏和韻律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讀起來朗朗上口,給人以美的享受。此外,陳耿之先生更在內容上深入挖掘了韓文公的事跡、精神和文化貢獻。他將歷史與現實、風景與情感、美食與文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對韓文公以及潮州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這組作品既是對韓文公的致敬,也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